第90章 青州

刘备来问王融,关于青州田楷前来求援的事,该如何处理?

王融说道:“公孙伯圭于玄德有恩,袁本初亦对玄德有恩,现在难做的是玄德。”

他表示刘备夹在中间,不管是帮田楷还是帮袁谭都很难。

“难道备就眼睁睁看着吗?”

刘备皱眉。

“两军在青州交战,最终遭受苦难的,还是青州各地百姓。”

帮袁谭还是帮田楷,刘备难以抉择。

但刘备还是心忧青州百姓,战火燃烧,生灵涂炭。

他再怎么说也在青州平原国当过国相,也算曾经是青州百姓的父母官。

在当平原相之前,刘备还当过高唐令。

刘备在高唐的时候与民秋毫无犯,就连被买通来刺杀他的刺客,听到刘备的名声后,都当即放弃。

可以说,刘备在青州执政时,问心无愧。

“备欲居中劝和师兄和本初公在青州的兵马,请先生教备。”

思来想去,刘备还是做出了决定。

他要居中劝架,保全青州百姓。

“好。”

王融点头。

他让刘备先回去点起兵马,做好出发青州的准备。

“那就有劳先生了。”

刘备大喜而去。

少顷,王融派人去请陈登过来,与陈登商议着趁势收复青州的计划。

“玄德劝和他们,与朝廷收复青州,并不冲突。”

“青州苦于战火侵袭多时,无论士人百姓,都希望青州尽快平定下来。”

从黄巾之乱开始,到曹操横扫青州黄巾军,又到如今的袁谭和田楷相争青州,整个青州就没有平静下来过。

王融与陈登琢磨着,先通知泰山郡太守诸葛玄以府衙的名义,发文去劝袁谭、田楷。

“他们未必会给面子。”

陈登皱眉。

“这不重要。”

王融说道,“他们不听泰山郡府衙的劝和,正好遂了玄德的愿。”

“以朝廷名义再劝对方,如若不听,我等便师出有名。”

听闻此话。

陈登思考了一会,再问王融:“如若他们听从了朝廷的劝谏,又该如何?”

王融笑道:“元龙,着相了,他们若是听劝,偌大个青州的大小事务,还不是徐州朝廷说了算?”

陈登这才幡然醒悟,他刚才钻了死胡同。

“如此甚好!”

“可以先派人去联系北海各地望族门阀。”

当下,陈登表示自己会负责联络北海世家的事务,让王融和刘备安心从琅琊北上,顺着潍水进入北海地界即可。

“好。”

王融同意了。

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次日。

刘备先请田楷归还青州,还表示朝廷的兵马很快就会进入北海劝和。

田楷心中思虑:“虽然没能请得徐州兵马攻打袁谭,但至少朝廷愿意劝和,也能接受。”

于是田楷告别刘备,飞马返回青州。

又过数日,等到兵马钱粮都调度完毕后,刘备才和王融挺军出发,从下邳往东北方向行军。

紧赶慢赶过了东海,又到了琅琊地界。

王融没有回临沂老家,而是继续催军北上,进驻潍水。

潍水途径流域,从琅琊到青州北海,再流入渤海。

沿途有诸县、东武县、昌安县、淳于县、都昌县。

“报!”

此时有哨骑向王融汇报。

“泰山郡守遣人去劝和袁谭、田楷二人,田楷同意停战,但袁谭不愿。”

“双方兵马再北海境内的剧县周边来回激战多时。”

听闻此话,旁边的刘备愈加忧虑。

“剧县百姓如何?”

他问哨骑。

哨骑回答:“剧县百姓为避战火,一路南下,度过汶水进入琅琊北部地界,沿沭水而行。”

沭水是徐州琅琊郡内的大河之一,往南汇入泗水。

刘备急忙喊来简雍。

“劳烦宪平前往沭水北部,替朝廷接收北海百姓。”

忧心忡忡。

“唯。”

简雍领命而去。

王融开口了:“宪平前去接管北海民众,粮从何来?”

这一问,问的刘备哑口无言。

他刚才急着让简雍去接纳百姓,可简雍从哪搞来粮食来接济难民呢?

“先生,请先生助备一臂之力!”

刘备恳请王融施以援手。

琅琊地界,是王氏的老巢,要多少粮草都有!

“玄德,求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你应该明白。”

“融虽然掌管着琅琊王氏,但琅琊境内,大大小小世家望族数不胜数......”

王融解释道。

这天底下,没有白捞的好处。

刘备以民为重、以民为本的形象,需要付出一些维持的代价。

“备明白,备只求北海民众在琅琊得以栖身,得以活命。”

“至于事定之后,北海之事,皆由先生安排,备绝无二话。”

当下,刘备表示他愿意为了北海民众的安危,而竭诚配合王融的一切安排。

他不要青州的一切利益,他只要百姓存活下去。

“好。”

王融一摆手,喊来一名心腹,让他马上回临沂召开会议,解决北海难民的粮草接济问题。

“谢先生。”

刘备拱手。

两日后,徐州朝廷兵马顺着潍水进入了北海地界。

高密县的望族最先来迎朝廷王师。

郑氏、孙氏为代表,请求朝廷为北海人做主。

“郑老先生安好?”

王融询问。

经学大家郑玄就是高密郑氏之人,已经从徐州回到了高密老家。

郑玄的儿子郑益恩死于袁谭的兵马之手,所以郑氏并不欢迎袁军进入北海。

“叔父尚好,谢卫尉关心。”

郑玄的侄儿郑源谢过王融。

孙氏代表孙防上前请求王融,让王融立刻兵伐袁谭。

“孙氏兵马愿竭力相助。”

高密都乡安持里孙氏,世二千石,素豪侠,族人众多。

袁谭和田楷在北海混战,严重损害了北海名门望族在本地的利益。

他们的人事、经济、农业都遭受大小不一的损伤。

原本在任的子弟,被袁谭和田楷不断派人换了,说是什么战时特殊情况,这如何能忍?

于是他们在得知了徐州兵马入境的消息后,二话不说就过来了。

青州人也知道王融能够利好于徐州境内各家门阀望族。

因此他们也请王融为青州人做主。

“令尊当年还是青州刺史的时候,我等北海部众,无不拥戴。”

王融的老子王仁当年给青州人做主,境内四海升平,民众安居乐业。

如今,青州人接着恳求王融施以援手,把青州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