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卷六·秦始皇本纪

这秦始皇帝啊,可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当年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看到吕不韦的一个姬妾,一下子就被迷住了,赶紧娶回家,然后就有了秦始皇。秦始皇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在邯郸的,一生下来就取名叫政,姓赵氏。

这嬴政啊,十三岁的时候,他爹庄襄王就死了,他就这么当上了秦王。那时候秦国可厉害啦,已经吞并了巴、蜀、汉中,还打到了楚国的郢都,设置了南郡;北边呢,把上郡以东都收入囊中,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都到荥阳了,还把东周、西周给灭了,设置了三川郡。

吕不韦那可是丞相,封了十万户,号称文信侯。他招揽了好多宾客和游士,一心想着把天下都给拿下。李斯当时还是个小跟班呢,蒙骜、王齮、麃公这些人都是将军。因为秦王年纪小,刚即位,所以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们处理。

这秦国啊,一开始也不太平。晋阳有人造反,元年的时候,将军蒙骜就去把他们给收拾了。二年,麃公带着士兵去攻打卷地,杀了三万人。三年,蒙骜又去攻打韩国,拿下了十三座城,可惜王齮在这时候死了。十月,蒙骜又去攻打魏国的畼和有诡,那年还闹了大饥荒。四年,终于把畼和有诡给拿下了,三月收兵。这时候,秦国在赵国当质子的人回来了,赵国的太子也回自己国家去了。十月庚寅那天,蝗虫从东方飞过来,把天都给遮住了,还闹起了瘟疫。百姓们要是能交一千石粮食,就能封个爵位呢。

五年,将军蒙骜又去攻打魏国啦,把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这些地方都给拿下了,一共二十座城,还新设置了个东郡。冬天的时候居然还打雷了,真是奇怪。六年,韩、魏、赵、卫、楚这几个国家一起攻打秦国,占了寿陵。不过秦国一出兵,他们就都跑了。秦国还把卫国给拿下了,吓得卫国国君角带着他的亲戚们搬到野王去了,靠着山来保住魏国的河内地区。

七年,彗星先在东方出现,然后又到了北方,五月的时候又出现在西方。这时候将军蒙骜死了,他之前去攻打龙、孤、庆都,回来的时候又去攻打汲地。彗星在西方又出现了十六天,这年夏太后也死了。

八年,秦王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带兵去攻打赵国,结果居然造反了,死在了屯留,那些跟着他的军吏都被砍了头,他的老百姓也被迁到了临洮。将军壁也死了,那些在屯留、蒲鶮造反的士兵,尸体都被拉出来示众。河里的鱼都跑到岸上来了,大家都赶着轻车骑着重马到东边去讨饭吃。

还有个叫嫪毐的,被封为长信侯,秦王把山阳地给他,让他住在那里,他在那里又是享受宫室车马,又是打猎游玩,简直快活似神仙,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后来还把河西太原郡改成了他的封国。

九年,彗星又出现了,有的彗星尾巴都扫过了整个天空。秦国去攻打魏国的垣和蒲阳。四月,秦王到雍城去住。己酉那天,秦王举行了加冠礼,戴上了剑。没想到长信侯嫪毐居然造反了,他伪造了秦王和太后的玉玺,发动了县里的士兵、卫卒、官骑、戎翟君公和舍人,想要攻打蕲年宫。秦王知道后,赶紧让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去打嫪毐。在咸阳打了一仗,杀了几百人,那些打仗的人都封了爵位,就连太监参战的也封了一级爵位。嫪毐他们战败逃跑了,秦王就下令全国:谁要是能活捉嫪毐,就赏钱一百万;要是杀了他,就赏五十万。最后把嫪毐等人都抓住了。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个人都被砍了头,还被车裂示众,灭了他们的家族。那些嫪毐的舍人,轻的就罚去做苦工。还有四千多家被剥夺了爵位,迁到了蜀地房陵。那个月特别冷,还有人被冻死了。杨端和还去攻打了衍氏。彗星又在西方和北方出现了,从北斗星以南一直持续了八十天。

十年,相国吕不韦因为嫪毐的事被免职了,桓齮当了将军。齐、赵两国还来和秦国喝酒联欢呢。有个齐国人茅焦对秦王说:“秦国正想着统一天下呢,大王你要是有把母亲太后赶走的名声,恐怕诸侯们知道了,就会背叛秦国啊。”秦王一听有道理,就把太后从雍城接回咸阳,让她又住在甘泉宫了。

当时秦国大规模地搜索,还下了逐客令,要把那些外来的客卿都赶走。李斯赶紧上书劝说,秦始皇这才把逐客令给取消了。李斯又趁热打铁,劝秦始皇先把韩国给拿下,这样就能吓唬其他国家。秦始皇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派李斯去搞定韩国。这可把韩王愁坏了,赶紧和韩非商量着怎么削弱秦国。

这时候,大梁人尉缭来了,他对秦始皇说:“秦国这么强大,那些诸侯在秦国面前就跟郡县的小官儿似的。我就怕他们搞合纵联盟,突然来个出其不意,当年智伯、夫差、湣王不就是因为这亡的嘛。大王您别舍不得财物,用这些去贿赂他们的权臣,打乱他们的计划,花个三十万金,那些诸侯就能被咱收拾得服服帖帖。”秦始皇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听了他的。而且秦始皇见尉缭的时候,那态度可好了,跟尉缭行平等的礼节,吃的穿的都和尉缭一样。

可尉缭这人还挺有个性,他说:“秦王这人啊,高鼻梁,长眼睛,胸脯像老鹰,声音像豺狼,没啥恩情可讲,还长着虎狼一样的心肠。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卑,得志了就会轻易地吃人(形容他一旦掌权可能很残暴)。我就是个平民百姓,他见我还常常对我很谦卑。但要是让秦王得了天下,天下人可都要遭殃了。我可不能跟他长久相处。”说完他就跑了。秦始皇发现后,坚决把他留下,还让他做了秦国的国尉,最后还是用了他的计策。这时候李斯也开始掌握大权啦。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去攻打邺,一下子拿下了九座城。王翦去攻打阏与、橑杨,把军队合并成了一支。王翦带着军队十八天后,让俸禄是斗食以下的军人回家,每十个人里选两个人继续从军。后来拿下了邺和安阳,是桓齮带着打的。

十二年,文信侯吕不韦死了,他的门客偷偷地把他埋葬了。那些来吊丧的门客里,是晋国人的都被赶走了;秦国官员六百石以上的,被剥夺爵位还被流放;五百石以下没来吊丧的,也被流放,不过没剥夺爵位。秦始皇还下令,以后再有像嫪毐、吕不韦这样祸乱国事的,就抄他们的家,都照这个例子办。秋天的时候,又把那些被流放到蜀地的嫪毐的舍人放回来了。那时候,天下大旱,从六月一直到八月才下雨。

十三年,桓齮去攻打赵国的平阳,杀了赵国将领扈辄,砍了十万人的脑袋。秦始皇还跑到了河南。正月的时候,彗星在东方出现。十月,桓齮又去攻打赵国。

十四年,在平阳攻打赵军,拿下了宜安,把赵军打得大败,还杀了他们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和武城。韩非出使秦国,秦国听了李斯的主意,把韩非扣下了,韩非最后死在了云阳。韩王没办法,只好请求向秦国称臣。

十五年,秦国大规模出兵,一支军队到了邺,一支军队到了太原,拿下了狼孟。还发生了地震。十六年九月,征发士兵接收韩国南阳代理郡守腾献出的土地。秦国开始让男子登记年龄。魏国也向秦国献地了,秦国设置了丽邑。

十七年,内史腾攻打韩国,抓住了韩王安,把韩国的土地都收入囊中,把那里设成了郡,叫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了,百姓们还闹了饥荒。

十八年,又大规模出兵攻打赵国,王翦带着上地的军队,攻下了井陉,端和带着河内的军队,羌瘣也去攻打赵国,端和还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把赵国东阳的地盘都平定了,抓住了赵王。接着他们带兵准备攻打燕国,在中山驻扎下来。秦始皇跑到邯郸,把那些当年和他在赵国时母亲家有仇怨的人,都给活埋了。秦始皇回来的时候,从太原、上郡回的咸阳。这时候秦始皇的母亲太后也去世了。赵国公子嘉带着几百个宗族的人跑到代地,自己立自己为代王,还和东边的燕国联合起来,在山谷驻扎军队。又闹饥荒了。

二十年,燕国太子丹担心秦国的军队打到燕国,害怕得不行,就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秦始皇发现了,把荆轲五马分尸示众,然后派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和代国发兵抵抗秦军,结果秦军在易水西边把他们打得大败。

二十一年,王贲去攻打楚国。秦国又增派士兵到王翦的军队里,于是打败了燕国太子的军队,拿下了燕国的蓟城,还得到了太子丹的脑袋。燕王跑到东边的辽东,在那儿称王。王翦说自己生病了,告老还乡。新郑还造反了,昌平君被迁到了郢。下了大雪,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去攻打魏国,引黄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被泡坏了,魏王只好请求投降,魏国的土地都被秦国占领了。

二十三年,秦王又把王翦召回来,硬把他拉起来,让他带兵攻打楚国。拿下了陈地以南到平舆的地方,还俘虏了楚王。秦王还跑到郢陈去巡游。楚国将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反抗秦国。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军,昌平君死了,项燕也自杀了。

二十五年,又大规模发兵,让王贲带着,攻打燕国的辽东,抓住了燕王喜。回来又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平定了楚国江南的地方,让越君投降,设置了会稽郡。五月的时候,天下百姓都尽情地庆祝。

二十六年,齐王建和他的丞相后胜发兵守住齐国的西边边界,不和秦国来往。秦国派将军王贲从燕国南边攻打齐国,最后抓住了齐王建。

秦国刚把天下统一了,秦始皇就把丞相和御史叫来,说:“以前啊,韩王献地交玉玺,说要当秦国的藩臣,结果没多久就违约了,还和赵、魏搞合纵联盟背叛秦国,所以我才发兵收拾他,把韩王给抓了。我觉得这事儿干得不错,想着这下大概能让战争平息了。赵王派他的丞相李牧来跟我约盟,我好心把赵国在秦国的质子送回去了。可赵王转头就背叛盟约,还攻打我们的太原,那我可不能忍,又发兵去打他,把赵王也抓住了。赵国公子嘉还自己立自己为代王,那我就再出兵把他给灭了。

“魏王一开始说臣服秦国,结果又和韩、赵谋划着偷袭我们,我们秦国的将士可不含糊,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楚王把青阳以西的地献给我们,后来也违约,还攻打我们的南郡,我就发兵去讨伐,把楚王也抓了,平定了楚国的地盘。燕王糊涂昏庸,他的太子丹居然暗中派荆轲来刺杀我,我们的将士把荆轲杀了,还把燕国也灭了。齐王听了后胜的主意,断绝和秦国的来往,还想捣乱,我们的军队就把他收拾了,抓住了齐王,平定了齐国。

“我凭着自己这么渺小的身子,起兵去消灭这些暴乱的国家,多亏了祖宗保佑,六个国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终于太平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没办法彰显我的成功,也没法传给后世。你们来商量商量,给我定个合适的帝号吧。”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李斯他们就说:“以前五帝的时候,地盘也就方圆千里,外面的侯服、夷服这些地方,诸侯有的来朝见,有的不来,天子也管不住。现在陛下您发动正义之师,消灭了那些残暴的人,平定了天下,把天下都设成了郡县,法令都统一了,这可是从上古以来都没有过的,五帝也比不上您。我们和博士们商量了一下,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是最尊贵的。所以我们冒死给您献上尊号,您就叫‘泰皇’吧。您的命令就叫‘制’,您发布的文告就叫‘诏’,天子就自称‘朕’。”

秦始皇听了,说:“把‘泰’字去掉,留下‘皇’字,再采上古‘帝’的位号,就叫‘皇帝’吧。其他的就按你们说的办。”于是就批准了这个提议。还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秦始皇又下令说:“我听说太古的时候有称号,但是没有谥号,中古的时候有称号,人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定谥号。可这样一来,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太没意思了,我可不喜欢这样。从现在开始,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后世就按数字排,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永远传下去。”

秦始皇还研究了一下五德终始的学说,他觉得周朝是火德,秦国取代周朝,就要选克火的水德。现在正是水德的开始,所以把每年的开始改到十月初一,朝贺都从这时候开始。衣服、旗帜、旌节这些都以黑色为尊。数字以六为标准,符和法冠都是六寸,车宽六尺,六尺算一步,拉车要六匹马。还把黄河改名叫德水,作为水德的开始。要做到刚强坚毅、严厉苛刻,所有事情都依法处理,不能有什么仁慈、恩惠、和义,这样才符合水德的命数。于是秦国的法律变得更严苛了,犯罪时间长的也不赦免。

六国刚被灭掉,丞相王绾等人就凑到秦始皇跟前说:“陛下啊,诸侯才被打败,燕、齐、荆这些地方离咱咸阳太远啦,要是不封王去镇守,根本管不住。不如把您的儿子们封到那儿当王,您觉得咋样?”秦始皇一听,就把这事儿交给大臣们讨论,大臣们都觉得这主意不错,纷纷点头赞同。

可廷尉李斯却站出来反对,他说:“周朝的文王、武王分封了好多同姓子弟,刚开始大家关系还挺好,可后来血缘越来越远,就开始互相攻击,跟仇人似的,诸侯之间打来打去,周天子想拦都拦不住。现在多亏陛下您英明神武,统一了天下,都设置成郡县多好啊。您的儿子和功臣们,用国家的赋税重重赏赐他们,就很好管理。这样天下就不会有二心,这才是让国家安宁的办法,分封诸侯可没好处。”

秦始皇一听,一拍大腿说:“李斯说得太对了!天下人受苦于无休止的战争,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好不容易靠祖宗保佑,天下才刚刚安定,要是又分封诸侯国,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埋下战争的种子嘛,还想求安宁,那可太难了!就按廷尉说的办!”

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都设置郡守、郡尉和郡监。还把老百姓改称为“黔首”,全国上下一起狂欢庆祝。又把天下的兵器都收上来,运到咸阳,熔化后铸成大钟和钟架,还造了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达千石,就放在宫廷里。

秦始皇还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规定车轨的宽度,统一文字。这时候秦国的地盘东边到大海和朝鲜,西边到临洮、羌中,南边到北向户(泛指南方边远地区),北边靠着黄河作为边塞,沿着阴山一直到辽东。还把天下的富豪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各个祭祀的宗庙以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就仿照他们的宫室,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建造起来,南临渭水,从雍门以东到泾水、渭水交汇的地方,宫殿、楼阁、天桥相连,密密麻麻的。还把从诸侯那儿得来的美女、钟鼓乐器都充实到这些宫殿里。

秦始皇二十七年,他到陇西、北地巡视,出了鸡头山,经过回中。在渭水南岸修建信宫,后来又把信宫改名为极庙,象征着天上的北极星。从极庙修了一条路直通骊山,还建造了甘泉前殿。又修筑甬道,和咸阳连接起来。这一年,给百姓们都提升了一级爵位,还开始修筑驰道。

二十八年,秦始皇到东边巡视郡县,登上了邹峄山。他在山上立了石碑,还和鲁国的儒生们一起讨论,刻石碑歌颂秦国的功德,商议封禅和祭祀山川的事情。接着又登上泰山,立石碑、举行封礼、祭祀。下山的时候,突然狂风暴雨,秦始皇赶紧躲到树下避雨,事后还封那棵树为五大夫。又到梁父山举行禅礼,在石碑上刻下这样的话:

皇帝登上帝位,制定制度,明确法令,臣下都认真遵守。二十六年,刚刚统一天下,没有人不臣服。皇帝亲自巡视远方的百姓,登上泰山,眺望东方极远之地。随行的大臣们追思秦始皇的功绩,探寻事业的根源,恭敬地歌颂他的功德。治国之道顺利施行,各种生产都井然有序,都有一定的法则。大的道义美好而光明,要流传后世,后世要顺承而不要更改。皇帝圣明,平定天下后,对治理国家毫不懈怠。早起晚睡,为国家谋求长远利益,特别重视对百姓的教诲。把这些训诫和经典传达出去,远近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都秉承着皇帝的意志。贵贱分明,男女之间遵守礼仪,都谨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内外都能清楚地分隔,没有不清净的地方,这些要传给后代。教化无穷无尽,后代要遵奉皇帝的遗诏,永远记住这些重要的告诫。

秦始皇接着沿着渤海往东走,经过黄县、腄县,一直走到成山的尽头,又登上之罘山,立了石碑歌颂秦国的功德后才离开。

然后往南登上琅邪山,秦始皇可太喜欢这儿了,一待就待了三个月。他还把三万户百姓迁到琅邪台下,让他们十二年不用服劳役。又修建了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国的功德,表明自己的得意之情。刻石上是这么写的:

秦始皇二十八年,皇帝开创大业。端正平定法度,这是万物的纲纪。以此明确人事,使父子关系融洽。皇帝圣智仁义,让道理显明昭彰。往东安抚东方国土,来慰问士兵。大事都已完成,于是来到海边。皇帝的功绩,在于辛勤致力于根本之事。崇尚农业,抑制商业,百姓因此富足。普天下之人,都齐心归向。统一器械度量,统一文字书写。凡是日月照到的地方,车船能到的地方,人们都能安享天年,无不顺遂满意。顺应时势行事的,只有皇帝。匡正整治不同的风俗,跨越水域,经过各地。忧虑体恤百姓,早晚都不懈怠。消除疑虑,确定法律,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违法。地方长官各有职责,各项治理都有条不紊。举措必定恰当,一切都像按图纸规划好的一样。皇帝英明,遍察四方。尊卑贵贱,都不逾越次序。奸邪无处容身,人人都力求正直善良。无论大事小事都竭尽全力,不敢懈怠荒废。无论远近偏僻之地,都专心庄重。为人正直、敦厚忠诚,事业就能长治久安。皇帝的德泽,使四方安定。诛除叛乱祸害,兴办有利之事,带来福祉。按照时节安排事务,各种物产繁衍增殖。百姓生活安宁,不用发动战争。六亲相互保全,始终没有盗贼。百姓愉快地接受教化,都熟知法令制度。天地四方之内,都是皇帝的土地。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北向户,东边有东海,北边越过了大夏。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皇帝的功绩超过五帝,恩泽惠及牛马。所有人无不蒙受皇帝的德泽,各自安居乐业。

秦王兼并天下,立名号为皇帝,于是安抚东方国土,来到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随行,他们在海边一起商议。大家说:“古代的帝王,土地不超过千里,诸侯各自守着自己的封地,有的来朝见,有的不来,相互侵犯,暴乱不止,还刻金石来为自己作纪念。古代的五帝三王,教化不同,法度不明,借助鬼神的威势,来欺骗远方的人,实际上名不副实,所以统治不能长久。他们自己还没去世,诸侯就背叛了,法令也无法施行。如今皇帝统一天下,设立郡县,天下太平。彰显祖先的宗庙,遵循大道,施行德政,尊号得以成就。群臣一起歌颂皇帝的功德,刻在金石上,作为后世的表率和准则。”

秦始皇在琅邪这边事儿刚忙完,齐国人徐巿就跑来上书,神神秘秘地说海里面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住着神仙呢。还说自己愿意斋戒沐浴,带着童男童女去给秦始皇找神仙求仙药。秦始皇一听,这好事儿啊,马上就派徐巿带着好几千童男童女,浩浩荡荡地出海去找神仙了,就盼着能求得长生不老之药,让自己的统治千秋万代。

秦始皇接着往回走,路过彭城的时候,又是斋戒又是祈祷祭祀,为啥呢?他想把当年沉在泗水的周朝大鼎给捞出来。还派了上千人潜入水里去找,结果连根鼎毛都没见着,只能灰溜溜地作罢。然后往西南渡过淮水,到了衡山、南郡。又乘船顺江而下,到了湘山祠。谁知道碰上大风,差点连江也渡不过去。秦始皇就问随行的博士:“这湘君是啥神仙啊?”博士赶忙回答:“听说啊,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就葬在这儿。”秦始皇一听就火冒三丈,心说一个小神仙也敢挡我路,马上派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树全砍光,还把山都涂成红色,让这山光秃秃的,看你还怎么威风。折腾完这事儿,秦始皇就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咸阳了。

二十九年,秦始皇又出去东游。走到阳武县的博狼沙的时候,突然窜出一伙强盗,把秦始皇吓得不轻。等秦始皇缓过神派人去抓,哪还找得着人影,气得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搜捕了十天,就想把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揪出来。

之后秦始皇登上了之罘山,又刻石记功。刻石上写着:在二十九年,仲春时节,阳气开始生发。皇帝东游,登上之罘山,俯瞰大海。随行大臣们赞叹美景,追念皇帝的美好功业,歌颂事情的起源。伟大的皇帝治理国家,建立确定法度,彰显纲纪。对外教导诸侯,广施文治恩惠,用义理加以阐明。六国邪僻不正,贪婪暴戾,永不知足,虐杀不止。皇帝怜悯百姓,于是发兵讨伐,发扬武德。正义的诛伐诚信地施行,威势远扬,四方无不臣服。消灭强暴势力,拯救百姓,平定四方。普遍施行明确的法律,治理天下,永远作为准则。真是伟大啊!天下之内,都秉承顺从皇帝的旨意。群臣歌颂皇帝的功绩,请求刻在石头上,作为永久的典范。在之罘山东面的观台上又刻着:二十九年,皇帝春天出游,视察远方。来到海边,登上之罘山,迎着朝阳。眺望广阔壮丽的景色,随行大臣们都在思念,追溯皇帝的圣明之道。圣法刚刚兴起,清理国内,对外诛灭暴强。武威畅行四方,震动四极,擒灭六王。统一了天下,灾害灭绝,永远止息战争。皇帝圣明有德行,治理天下,视听不倦。确立大义,明确各种器物的规格,都有章法和标志。臣子们遵守职分,各自知道该做什么,事情没有疑惑。百姓改变习俗,远近遵循相同的法度,超越了古代。日常职责确定之后,后代子孙遵循祖业,长久地承受圣明的统治。群臣赞美皇帝的功德,恭敬地歌颂皇帝的伟业,请求把这些刻在之罘山上。之后秦始皇又前往琅邪,取道上党回咸阳。

三十年,没啥大事发生,秦始皇在咸阳安稳度过了一年。

到了三十一年十二月,秦始皇把腊祭改名叫“嘉平”。还赏赐给每个村的百姓六石米,两只羊。秦始皇有时候会穿着便服在咸阳城里溜达,有一次夜里带着四个武士出门,在兰池碰到了强盗,差点被围住,还好武士们给力,把强盗给杀了。这下可把秦始皇惹毛了,又在关中大规模搜捕了二十天。这一年米价涨到了一石一千六百钱。

三十二年,秦始皇到了碣石,派燕国人卢生去寻找仙人羡门、高誓。还在碣石门上刻字。他下令毁坏各国的城郭,挖开堤坝。刻石上写着:于是兴师动众,诛灭无道之人,让叛逆灭绝。用武力消灭暴逆,用文治恢复无罪之人,百姓内心都很信服。论功行赏,连牛马都能得到赏赐,恩泽遍布国土。皇帝奋发神威,德行等同于诸侯,首次实现天下太平。拆毁城郭,挖通河川堤坝,铲平险阻。地势平定之后,百姓没有徭役之苦,天下都得到安抚。男子乐于耕种田地,女子操持自己的家业,万事各有秩序。恩惠遍及各种物产,长久以来兼并的土地又能重新开垦,百姓无不安居乐业。群臣歌颂皇帝的伟业,请求刻下这块石头,作为永久的规范。

之后秦始皇又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找仙人的不死之药。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后,从上郡回到咸阳。燕国人卢生从海上回来,拿鬼神的事儿忽悠秦始皇,还献上一本图录书籍,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听,以为是北方的胡人要搞事,马上派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攻打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他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人、上门女婿、商人去夺取陆梁地区,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还把一些有罪之人发配到那里戍守。在西北方向驱逐匈奴,从榆中沿着黄河向东,一直连接到阴山,设置了四十四县,还在黄河边上修筑城堡作为边塞。又让蒙恬渡过黄河,夺取了高阙、阳山、北假等地,修筑亭台堡垒来驱逐戎人。把一些被贬谪的人迁徙过去,充实这些新设置的县。还下令禁止不合规定的祭祀活动。这一年,有一颗亮星出现在西方。

三十四年,秦始皇把那些断案不公正的官吏发配去修筑长城或者到南越地区服役。

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位博士上前敬酒祝福。仆射周青臣上前颂扬说:“以前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多亏陛下您圣明神灵,平定了天下,赶走了蛮夷,凡是日月能照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的土地设为郡县,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忧患,这样的统治可以流传万世。从上古以来都比不上陛下您的威德。”秦始皇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博士齐国人淳于越却站出来说:“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了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和功臣,让他们作为自己的辅助。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可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万一出现像田常、六卿那样的臣子,没有辅佐的力量,靠什么来挽救呢?做事不效法古代却能长久的,我可没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错,他不是忠臣。”秦始皇就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重复,三代的制度不沿袭,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治理国家,这不是他们故意相反,而是时代不同了。如今陛下开创大业,建立了万世之功,本来就不是那些愚蠢的儒生能理解的。而且淳于越说的是三代的事,哪里值得效法呢?过去诸侯相互争夺,广泛招揽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努力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和禁令。现在这些儒生不学习当今的制度却学习古代的,用古代的来指责当今,迷惑百姓。丞相我冒死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人能统一,所以诸侯并起,人们说话都称道古代来损害当今,粉饰虚假的言辞来扰乱事实,人们喜欢自己所学的那一套私学,用来指责陛下所建立的制度。如今皇帝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确定了至高无上的权威。那些私学的人相互非议国家的法令教化,人们听到诏令下达,就各自用自己所学的去议论,在家里心里反对,出门就在街巷里议论,以夸耀君主来博取名声,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高明,带领百姓制造诽谤。如果不禁止这种情况,那么陛下的权威就会在上面下降,党羽就会在下面形成。所以禁止是有好处的。我请求把史官所藏的不是秦国的史书都烧掉。不是博士官所掌管的,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里一起烧掉。有敢两人私下谈论《诗》《书》的就处以死刑示众。用古代的事情来指责当今的要灭族。官吏发现而不举报的与犯人同罪。诏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掉的,脸上刺字罚做苦役。不烧掉的书,是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说:“可以。”

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开辟道路,从九原一直通到云阳,开山填谷,让道路笔直相通。秦始皇觉得咸阳人口太多,先王的宫廷又太小,他听说周文王定都在丰,武王定都在镐,丰镐之间,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渭南的上林苑中营造宫殿。先建造了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可以竖起五丈高的大旗。周围环绕着阁道,从宫殿的殿下一直通到南山。把南山的顶峰作为宫殿的门阙。又建造了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连接到咸阳,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越过银河抵达营室星一样。阿房宫还没有建成;等建成后,打算再选择一个好名字来命名。因为是在阿房这个地方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都叫它阿房宫。有七十多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人,一部分被派去修建阿房宫,一部分被派去修建骊山陵墓。从北山开采石料做棺椁,蜀地和荆地的木材也都运来了。关中地区总计有宫殿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于是在东海上的朐县边界立了一块石头,作为秦国的东门。又迁徙三万户到丽邑,五万户到云阳,这些人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劳役。

卢生忽悠秦始皇说:“我们去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可总是找不到,大概是有什么东西妨害了我们。按照方术上说,君主应该时常秘密出行,这样就能避开恶鬼,恶鬼避开了,真人也就来了。君主居住的地方要是让臣子们知道了,就会妨害神灵。真人啊,进入水里不会被浸湿,进入火中不会被烧伤,能驾着云气飞行,和天地一样长久。现在陛下治理天下,还没能做到恬淡安静。希望陛下居住的宫殿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的话,也许就能得到不死之药了。”

秦始皇一听,眼睛都亮了,说:“我太羡慕真人了,从今往后我就自称‘真人’,不称‘朕’了。”然后就下令,让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复道和甬道连接起来,里面挂满帷帐,摆上钟鼓,还有美人充数,每个宫观都登记好,不许随意迁移。秦始皇每次出行,要是有人敢说出他去了哪里,就判死罪。

有一次,秦始皇驾临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的车骑很多,心里不太高兴。宫里的侍从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丞相,丞相后来就减少了车骑。秦始皇知道后大怒,说:“肯定是宫里有人泄露了我的话。”审问了半天,没人承认。这时候,秦始皇就下诏,把当时在他身边的人都抓起来,全部杀掉了。从那以后,就没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了。处理政事的时候,群臣接受命令处理事情,都在咸阳宫进行。

侯生和卢生在一起商量说:“秦始皇这人啊,天性刚愎自用,从诸侯起家,兼并了天下后,就得意忘形,为所欲为,觉得自古以来没人能比得上他。他只信任狱吏,狱吏们就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有七十人,只是充数而已,根本不被重用。丞相和大臣们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事情,一切都依靠皇上处理。皇上喜欢用刑杀来树立威严,天下人都害怕获罪,只想保住自己的俸禄,没人敢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就一天比一天骄横,下面的人都害怕得屈服,用欺骗的手段来讨好皇上。秦国的法律规定,方术不能应验的,就处死。可是观察星象云气的有三百人,都是些有才能的人,因为害怕触犯忌讳,只会阿谀奉承,不敢直言皇上的过错。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衡石来称量公文,日夜都有定额,不完成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恋权势到这种地步,我们可不能为他求仙药。”

于是侯生和卢生就跑路了。秦始皇听说他们跑了,气坏了,说:“我之前把天下那些没用的书都烧掉了。召集了那么多文学之士和方士,想让他们帮助实现天下太平,方士们也说要炼制奇药。现在听说韩众一去不回,徐巿等人花了那么多钱,最终也没找到药,只听到他们互相告发谋取私利的消息。卢生他们我给了那么多赏赐和尊崇,现在居然诽谤我,还想加重我的不仁之名。那些在咸阳的儒生,我派人去调查,他们中有人制造谣言来扰乱百姓。”

于是秦始皇派御史去审问这些儒生,儒生们互相告发,最后查出犯禁的有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还让天下人都知道,以此来惩戒后人。又征发更多的人被贬谪到边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定下来,这些儒生们都诵读和效法孔子,现在皇上用重法来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不安定。希望皇上能明察。”秦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秦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天象。有颗流星坠落到东郡,落地后变成了一块石头,有些百姓在石头上刻了字,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后,派御史去挨个审问,没人承认是自己刻的,秦始皇就把住在石头旁边的人全杀了,还把那块石头给烧毁了。

这事儿让秦始皇心里很不痛快,就叫博士们写了关于仙真人的诗,等他巡游天下的时候,让乐工们谱曲演唱。秋天的时候,有个使者从关东在夜里经过华阴的平舒道,有个人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想问个究竟,那个人突然就不见了,留下玉璧走了。使者带着玉璧回去把这事儿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沉默了好久,才说:“山鬼本来就只能知道一年以内的事罢了。”退朝后又说:“祖龙,说的是人的祖先。”他让御府的人查看那块玉璧,发现竟然是二十八年他渡江时沉入江中的那块玉璧。于是秦始皇占卜了一下,卦象显示迁徙是吉利的。就把北河、榆中三万户人家迁走,还封给他们一级爵位。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出去巡游。左丞相李斯跟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小儿子胡亥很想去,苦苦哀求,秦始皇就答应了。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遥祭虞舜。然后乘船顺江而下,观赏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到了钱唐。来到浙江边上,因为水波太险恶,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过。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还立了石碑歌颂秦国的功德。石碑上的文字是这样的:

皇帝的功德美好,平定统一了天下,德泽恩惠深远久长。三十七年,皇帝亲自巡游天下,遍览远方。于是登上会稽山,考察各地的风俗,百姓们都庄重恭敬。群臣歌颂皇帝的功绩,推求事情的本原,追溯皇帝的崇高英明。秦国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开始确定刑名,彰显旧有的典章制度。初步整顿法律规范,审慎地辨别官职职责,以确立常法。六国君主专横背叛,贪婪暴戾,傲慢凶猛,率领民众妄图自强。他们暴虐放纵,仗着国力强大而骄横,多次发动战争。暗中派使者相互勾结,从事合纵的活动,行为邪僻不正。对内施展狡诈的计谋,对外侵犯边境,于是引发了祸端。皇帝以正义的威力诛灭他们,平息了暴乱悖逆,让乱臣贼子全部灭亡。皇帝的圣德广大细密,在天地四方之内,受到的恩泽无边无际。

皇帝统一天下,兼听各种事务,远近都政治清明。治理万物,考察事实,让各自都有合适的名分。无论贵贱都一视同仁,善恶都摆在面前,没有任何隐瞒的情况。整饬陋俗,宣扬正义,有儿子还改嫁的,就是背弃死者,不忠贞。防止内外混淆,禁止淫乱行为,男女都要纯洁真诚。如果丈夫像公猪一样和别人的妻子私通,杀了他也没有罪,男子要遵守道义的准则。妻子如果逃离夫家另嫁,儿子就不能认她为母亲,这样就能让社会风气变得廉洁清明。大力整治不良风俗,天下都承受皇帝的风范,蒙受美好的规范。大家都遵守法度,和睦安定,勤勉努力,没有不顺从命令的。百姓们修养品德,行为高洁,人们乐于遵守同样的准则,珍惜太平的生活。后代恭敬地遵守法律,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就像车子和船不会倾覆一样。随从的大臣们歌颂皇帝的功业,请求刻下这块石碑,让皇帝的美好名声永远流传。

秦始皇返回的时候经过吴地,从江乘县渡江。沿海岸向东,往北到了琅邪。方士徐巿等人去海里找神药,好几年都没找到,花了很多钱,害怕被责罚,就撒谎说:“蓬莱的仙药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常常被大鲛鱼困扰,所以到不了那里,希望能派些善于射箭的人和我们一起去,见到鲛鱼就用连弩射死它。”秦始皇晚上做梦梦到自己和海神交战,海神的样子像人。他问占卜解梦的人,博士说:“水神是看不到的,大鱼和蛟龙是水神的象征。现在皇上祭祀祈祷都很虔诚,却出现了这样的恶神,应当除掉它,这样善神就能来了。”于是秦始皇就让出海的人带着捕大鱼的工具,自己也拿着连弩等着大鱼出现就射杀它。从琅邪向北到荣成山,没见到大鱼。到了之罘山,终于见到了大鱼,秦始皇射杀了一条。然后就沿着海岸向西走。

秦始皇到了平原津的时候就生病了。他特别讨厌别人说死这个字,大臣们也都不敢提关于死的事情。秦始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于是就写了盖有玉玺的诏书给公子扶苏,上面写着:“回咸阳来参加丧礼,然后把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放在中车府令赵高掌管符玺的地方,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