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陶、狩猎与农耕

一 制陶技术的起源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制造陶器的技术。

制陶技术没有单一的起源,距今10000—8000年,人类已经知道黄土烧制后会变硬,开始制造陶器。世界上许多地方,陶器可能是由于古人类在编制的木器或竹器上涂黏土想使之耐火而逐渐发明的,但这只是个推测,尚缺乏考古佐证材料。古代人最早的熟食方法是在用黏土涂抹的编织或木制的容器里倒入水,再放入烧热的石头,靠石头烫沸水将食物煮制。陶器出现后,才用火直接把水烧开煮制食物。

图1—7 制陶(古埃及,B.C.2500)

最初,陶器是用手工捏制成型的,为了在干燥和烧制时不至于干裂,在黏土中渗入沙子或细石粒。为保持形状不变,也渗入植物纤维,成型干燥后再煅烧。早期的陶器是露天煅烧的,温度为600℃~800℃,陶坯受热不匀且不易烧透,烧成的陶器表面呈红褐、灰褐、黑褐等不同颜色。

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现伊朗地区出现了圆筒形陶窑。陶窑是制陶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在陶窑中陶器与火是分开的,这样既可以节约燃料,又可以使热量集中获得高温,还有助于大量生产。窑中的烧制温度已达1000℃左右,由于火力均匀,陶器颜色较为一致,有较强的硬度和耐水性。最早的陶窑是竖直形的,后来出现了陶坯受热均匀、烧制质量容易控制的水平窑。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近东已经出现在陶器表面施釉的技术。

图1—8 陶轮(古埃及,B.C.1800)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人类发明了陶轮。现存最古老的陶轮是1930年在苏美尔的乌尔出土的一个陶窑遗迹中发现的,是公元前3250±250年左右的,用黏土制作,为了增大转动惯量,圆盘很厚,有一定重量,在轴承处还涂有沥青,可见古人类已经知道在旋转部分使用润滑油脂了。这种陶轮的使用,提高了制造圆形陶器的效率,制成品外形也较为统一。其后在埃及(B.C.3000)、印度(B.C.2500)、古希腊(B.C.1800)、罗马(B.C.750)均使用陶轮制造陶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近东出现了脚踏式陶轮。公元前700年左右,快轮制陶法已相当普及。烧制成的陶器虽然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火性,但是较为笨重且容易破碎,不便移动。

制陶最初是女人的工作,后来由于陶窑及旋转陶轮的发明,要求的技术熟练程度更高了,由此产生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匠,制陶成为具有专门技艺的男人的工作。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了专营制陶的作坊。

中国在1万年前即开始制作灰褐色的粗制陶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经用陶窑生产陶器,公元前1700年左右使用了陶轮,商代最早使用了釉。出土的青釉陶器用高岭土制坯,经1200℃高温焙烧而成,表面施釉,吸水性低,质地坚硬,其胎质和釉的化学成分同宋、明的瓷器十分相近,已属于原始的青瓷器。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对原始村落的形成和定居的农业生活,起了促进作用,使古人类除烧烤食物外还增加了蒸煮的方法,扩展了食物加工方式,而且,陶制容器可以贮存粮食和水,这正是定居生活必备的器具。陶制工具如纺轮、陶刀之类也被发明出来。

图1—9 陶鬶(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