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狩猎技术

原始人类最早是以狩猎、采集、捕捞为生的。在北京猿人化石出土的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鹿骨、马骨、猪骨、牛骨、象骨等动物化石,北京猿人可能已经食用各种动物了。

古人类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大体可以分为以打击为主的棍棒、标枪、投石器以及抛掷用的石块、飞棒、石弹等;以刺杀为主的石刀、矛、鱼叉、弓箭、钓钩等;围捕用的围栏、陷阱、绞索、套索、流星锤、暗套、套绳、投绳以及网捕用的围网等三类,材质包括木材、兽骨、石材、植物纤维等。捕鱼用的鱼叉和钓钩都开有倒刺。木矛、木棒是当时使用最为普遍的武器,也是最早的工具。到了中石器时代,古人类发明了带石制枪头的木矛及投枪器,这种投枪器投射距离可达数十米,是人手直接投射距离的两倍。此外还发明了甩球。甩球大约在旧石器中期就开始使用,这种工具是用绳拴住石球,投出后石球缠绕在动物或鸟的脚或颈上而将之捕获。澳大利亚、古埃及和非洲原住民还发明了一种可以旋转飞行的所谓回转飞镖(也称飞去来器,boomerang),甩出后若击不中猎物还会返回。这种飞镖大约在1万年前即开始使用,澳大利亚原住民没有发明弓箭,回转飞镖是他们的主要狩猎工具。古人类在投掷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准确度,在旧石器晚期还出现了投石器,它可以将石弹投得更远。

图1—10 狩猎(古埃及,B.C.1400)

弓箭是旧石器后期发明的,在法国、西班牙和北非的一些旧石器时代的岩洞墙壁上,画有人持弓箭围猎的图画。弓箭大约到中石器及新石器初期才广泛流行起来,目前最古老的弓箭是在丹麦霍尔姆加德出土的,属于中石器时代,是一种榆木制成的圆木弓,长约140厘米,箭有1米多长,箭头上安有石制的箭镞,尾部捆有羽毛以使箭飞行稳定。简单的弓是用有一定弹性的木材或动物角制成的,后来为了增加弓的弹力开始用动物筋键黏合作为弓的背衬,长度为1~2米。弓弦则用兽皮、植物纤维、动物筋腱制成,并在弓上开口供瞄准用,此外为提高杀伤效果还发明了毒箭。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箭镞是磨制的,形式亦多样化,有的骨制箭镞还磨制出倒钩。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及中美洲的一些原住民发明了“吹箭”,这是一种利用人的肺活量作为推进动力的发射武器。箭很轻,长30厘米左右,箭头带毒,箭尾有绒毛制的髓托以防止吹射时空气泄漏,吹筒一般采用茎腔较长的植物茎如芦苇类的茎,制作精巧,长为2~4米,在50米内命中率很高。

图1—11 围捕野兽(旧石器晚期)

弓箭的发明是人类长期智慧积累的结晶,这已经是一种复合性武器,包含很明显的力学原理和材料学知识,成为现代射远武器的先驱。恩格斯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8]

弓箭的发明,使人类从大型集团性狩猎转向小型狩猎活动,猎捕的动物大为增多,而且人也不必再与动物直接接触捕杀,提高了狩猎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