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合作

之后,陈子龙又巡查了秘书处,执法队和各个中队。

工匠,文书,乡勇的支出的一小部分由上海县衙和松江府衙共同承担。

而支出的大头由营田所自理。

在收获近十万亩最早种下的早稻后,营田所的账上首次出现了盈余。

随着建制完善,越来越多的流民逃户聚集于此。

夏季来临,第二轮海水稻播种,整个松江的滩涂地都被大规模的开发起来。

农民和集体的土地占有率已经狂飙到了23%

陈子龙估摸着将最后几片滩涂地开发完能增长到26%,已经接近任务目标的30%。

在新的一期《江南旬刊》中,主编夏允彝这样评价陈子龙和奉贤营田所。

“陈子龙,松江华亭人也,四月飞雪,民生寥困。其戮力同心,躬率丁壮,引海稻,垦荒芜。”

“数月之间,荒瘠化膏腴,仓禀实而民乐也。”

“彝仲啊,夸张了嘛。”

在墨韵报社看着最新一期《江南旬刊》的陈子龙拍着报纸,笑着对夏允彝说道。

“要说真正有才,还是首推夏大才子,《江南旬刊》发行不过两三月,已真正风靡江南了嘛。”

墨韵报社自己购置了油印机器和活字铜版,印刷和发行的成本大大降低。

自售五文铜板,即使是小商小贩也买得起。

再加上世俗故事和时政要闻层出不穷和方岳贡的支持,很快便广为传播。

成为上到高官士子,下到走卒百姓的时兴之物。

看似一年赚不到几两银子,但是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陈淑在夏天过生,十三岁的她常常到报社帮忙,夏允彝知道她的爱好,便让她专管“奇闻轶事”板块。

“少爷,徐家公子徐孚远和董祖源送来了拜帖,说是要来与少爷共商田亩之事。”

陈家伙计去营田所没有找到陈子龙,便来到墨韵报社。

徐家就是两朝首辅徐阶的家族,董家来的则是董家三公子董祖源。

陈子龙接过拜帖,颇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这几个月为了办事,求爷爷告奶奶的送出去那么多封拜帖。

终于轮到别人有求于我,找上门来了。

营田所的土地已经增长也确实快到极限。

陈子龙决定以他们两家为突破口,和松江的豪门谈一谈合作。

颜佩韦担任执法队队长后,松江的情报工作由沈扬一手负责。

在回到陈府准备见两大家族的公子前,陈子龙先把沈扬叫了过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徐家嫡系近来人丁凋零,朝中又无人撑腰,权势小了不少,但豪门的底蕴仍在。”

“董家老太爷董其昌自从得知那事之后一病不起,辞官久居家中不理世事,现在家事都是董祖源在操持。”

“好。”

当初救下的三人,如今一个在苏州大把大把的赚银子,一个在松江搞情报工作,一个替陈子龙看住营田所。

感谢两年前古道热肠的自己啊。

陈子龙知道深浅后,他转头接见了董祖源徐孚远二人。

“徐公子,董公子,我家少爷在里面等候二位。”

“久仰陈懋中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风采翩翩,名不虚传啊!”

两人此次前来俱是有求于陈子龙,自然不吝啬誉美之词。

事实上,在听说董家莫名其妙被屠了二十八口后,那些在滩涂良田上圈地的豪门地主一夜之间就将土地上的牌子和家丁全部撤走。

营田所也权当作事情没发生,继续在土地上耕种。

“不知二位仁兄此方拜访所为何事啊?”

徐孚远率先开口:“懋中大才,造出海水稻这般神物,真乃利国利民啊。”

董祖远接着说道:“我二人也想出一份力,将海水稻广而传之啊。”

要知道,海水稻除了耐盐碱外,还有这个时代无法拒绝的巨大优势——高产量。

对于徐家董家这种逐渐衰微的豪门世家而言,同时拥有海水稻和松江官场影响力的陈子龙已经具备了和他们合作的资本。

此外,近来在松江和江南多地热销,买到一两银子一斤的圣女果也产自陈家田地。

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懋中,若是能分享海水稻和圣女果之种和种植之法,我们两家愿相赠白银二万两。”

在家族衰弱阶段,如果有这两剂补药,依靠着财富的优势,董家和徐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政治地位。

陈子龙摇了摇头,他现在已经过了对万两白银趋之若鹜的阶段。

他一边需要完成任务,一边需要在战车上绑上更多政治力量。

“两位公子明鉴,并非懋中不愿相赠,圣女果乃家父产业,我无权置喙,而海水稻乃营田所公有,还须公议方能定夺啊。”

如今的陈家和营田所,不是你陈子龙当家,还有谁能拍板。

徐孚远和董祖源暗暗想到。

董家的情况比徐家更糟糕,眼看老爷子没有几天活头。

董家的家仆散了一大半,家族底蕴又不如其他世家强大,只有董其昌这个南京礼部尚书一枝独秀。

现在这一枝独秀辞官还家,偏偏董其昌和董祖常都是极其热衷于积攒田地和敛财。

在短短十余年间积累了近十万亩的土地。

如果不尽快找到靠山,董家无异于其他豪门的肥肉。

董祖源见陈子龙推脱,心中缺少城府的他立刻接着说道。

“陈兄当日出手相救,于董家乃是大恩,今日相求于陈兄,有何要求祖源当尽力满足才是。”

“哈哈,银子乃是身外之物,若二位公子诚心与我共营农事,尽可加入合作社。”

“何为“合作社”?”徐孚远问道。

“合作社,顾名思义,就是百姓和你们这些大户出地,我出技术,三方共同经营土地,地中的产出扣除田税之后三方分成。”

陈子龙提出了这个全新的概念和方案。

在海水稻,圣女果和松江官场的影响力这些条件下,陈子龙的提议是极具诱惑力的。

但同意等于出让部分田亩,又要与那些泥腿子分利。

徐孚远和董祖源都陷入了认真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