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社是大事,无论是徐孚远还是董祖源都无法一下子拍板决定。
陈子龙也没有强求于让他们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让他们回家再思考几天。
世家豪门重利,海水稻和圣女果都是日进斗金的生意,正处于衰弱期的徐家董家难以拒绝。
“走,回营田所。”
今天是秘书处,乡勇队,执法队正式成立的日子。
陈子龙对陈所吩咐道。
自从“董案”亲手把“五彪”之一的崔应元送进去之后,他与阉党就形同水火。
为了防止行刺,陈子龙命陈所将那晚参与董府之事的八名伙计组织起来,负责平日里的护卫。
如今他一身乃数万营田所百姓衣食所系,自当珍惜性命。
行至奉贤北部的黄浦江边,一群营田所的百姓簇拥着小摊小贩,显得热闹非凡。
随着百姓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原始的商业活动开始兴盛。
奉贤相比于徐汇等地港口吃水深,多少能运一些货物。
现在又有营田所和海水稻吸纳百姓,增加人口。
如果能把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起来,无异于是一个聚宝盆。
陈记水晶坊和墨韵报社虽然生意火爆。
但体量终究太小,无法真正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
陈子龙将奉贤看作自己的基本盘。
要想快速的发展起来,必须要有一条市场庞大,利润高昂,又能带动整个地区的行当。
一路思考良久,陈子龙来到了营田所。
吴军和韩忠已经将一百名精壮的汉子挑选出来。
一共分为十伍,每伍设一伍长。
十支小队整齐列阵,肃立在校场等待检阅。
陈子龙缓缓上台,目光扫过乡勇队众人。
此时,他们看他的眼神里不只是爱戴,还多了几分敬畏。
训练的这几天,陈子龙亲历亲为,基本上都与他们同吃同住。
每当吴军韩忠把他们操练得狗血淋头,哭爹喊娘的时,他就出来唱红脸。
乡勇队内月俸奇高,又天天有肉吃,没有人不愿意留下。
但当有违反军规者,也被陈子龙毫不留情地扫地出门。
在短短的七天时间内,他在这一百人心中的威信就树立起来。
因为大范围装配铁甲和长刀太过于惹眼,所以乡勇队的制式装备是棉甲,长棍和短刀。
另外,陈子龙坚持给每一位乡勇都制作了一小块挂在右臂的铭牌,上面是姓名,籍贯等等简要信息。
一百多块铁制铭牌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两个军士小跑上台,为陈子龙拿来了早已准备好的军旗。
“吴队正,上前接旗!”
吴军正步上前,双手捧过陈子龙手中的军旗。
“哗啦!”
他大手一挥,军旗猎猎,随风飘扬。
上面的图案由陈子龙亲自设计,上半部分是日月同辉之景,下半部分是一片良田阡陌。
“万胜!万胜!”
一百名精壮汉子举着长棍,齐声呐喊。
军旗,番号,统一着装,统一动作,优越的待遇和七天的魔鬼训练。
这些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支乡勇队不同于旧式的传统军队,有了最开始的身份认同。
看完乡勇队,陈子龙继续往营田所内部走。
执法队则在营田所中心的晒谷场上。
早稻已经丰收,大片大片的平铺在这里。
陈子龙小心翼翼地越过稻谷,进入执法队的衙署。
执法队一共有八十人,一部分是颜佩韦抽调到营田所的,一部分由营田所内部招募。
每个中队都驻守了两人,处理日常事务和纠纷。
总队常驻二十人,负责应对突发事件和审理案情。
陈子龙又是一番鼓励勉励,与颜佩韦认真嘱托了几句,就离开了执法队。
为了方便起承转合,秘书处就设置在陈子龙的住所和议事厅旁边。
由赵峰和负责的秘书处吸纳了十几个多少能识文断字的农民和两个慕名而来的秀才。
夏允彝被荣邀为外聘人员,有空余时间就过来教授他们。
如今这十几个文书已经能熟悉大部分公文,能处理一些基本的基本的事务。
对于这些文书,陈子龙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套文士的袍服,又相赠秀才安家费用。
所以人人都愿意为营田所卖力,政务处理的效率空前之快。
见陈子龙来了,所有文书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欲起身迎接。
“所内事务繁杂,不必拘于虚礼,坐下干活。”
陈子龙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不必管他。
那些文书心中一安,继续埋头苦干。
赵峰和与他一起来到堂内,递了一份账本过来。
陈子龙翻看一看,那些繁杂的账目桩桩件件,所耗银两极多。
赵峰和开口道:“大人,近日事务繁多,银两所耗巨大。长此以往,卑职担心入不敷出啊。”
虽然应天,松江,上海三级衙署都有拨款,但毕竟已经不是饿死人冻死人的危急时刻,不可能再以万计的下发银两。
而练兵要花钱,建立执法队秘书处,开荒扩张,夏耕播种都要花钱。
白花花的银子如水一般汹涌流出。
陈记水晶坊固然有钱,但终究是拆东墙补西墙。
奉贤营田所想要继续壮大,就必须找到生财之道。
陈子龙抬头望向窗外,在黄浦江畔,一大片的棉花已经抽出嫩芽。
在松江地区,棉花的种植已经广泛普及。
成为除水稻外耕种面积最大的作物。
收获的棉花经过纺线,织布等工艺形成布匹,销往江南和海外。
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
就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一般。
一个划时代的想法在陈子龙的脑海里浮现。
他对珍妮纺纱机的印象还停留在一次性可以纺八根线上。
纺的线多了就升级织布技术,织的布快了就升级纺线技术。
英国就是这样左脚踩右脚走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道路。
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已经很成熟,但仍然在使用一次只能纺一根线的传统纺车。
营田所内的各个中队里,许多家户都是男耕女织的营生。
如果能大大提升纺线效率,获利何止万千。
虽然不一定能复刻出来,但值得一试。
陈子龙向赵峰和下达了秘书处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条命令。
“在营田所内召集五十个熟练纺织女工,自带纺车,集中于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