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香香滴陈默

《鲨鱼》项目官宣后的第二天,整个中国影视圈彻底炸了锅。

1500万美元(约1.3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中美联合制作,北美2000家影院同步上映。

这样的顶级资源配置,在国内电影史上堪称里程碑。

除了张艺谋的《英雄》是类似规格,近十年来再没有中国导演能拿到如此重量级的国际项目。

更令人震惊的是北美同步2000家院线上映,这是一部登天的机会啊!

这次陈默不仅担任导演,还是剧本创作者和制片人,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消息一出,行业震动。

华谊兄弟、博纳传媒等各大影视公司的高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中影集团内部流传的小道消息称,这个项目能成,全靠陈默亲自出面与狮门高层斡旋,而陈默在谈判中展现的专业素养让好莱坞团队刮目相看。

一时间,陈默的名字成了行业里的“金矿”。

他的手机被各路投资人、制片人打爆,工作室所在的朝阳区文化产业园突然变得门庭若市。

每天至少有二三十人慕名而来,有带着项目书的独立制片人,有想塞演员的经纪公司代表,甚至还有揣着支票想来投资的山西煤老板。

工作室唯一的助理不得不临时兼任前台和保安,疲于应付这些不速之客。

有趣的是,这个被业内视为“圣地”的工作室,实际上只是个不足80平米的简陋空间。

墙上贴着《不可饶恕》的海报,角落里堆满电影理论书籍,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台专业级剪辑设备。

电影局的领导在内部会议上特意提到《鲨鱼》项目,将其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成功案例。

………

BJ某写字楼落地窗前,荣兴达李小婉狠狠将一叠资料摔在办公桌上。

烫金名片像雪花般散落,其中几张恰好盖住了电脑屏幕上《电影报》的专题页面,陈默与狮门副总裁握手的照片正在循环播放。

“三天了!连个电话号码都要不到?”

李小婉指关节敲击着桌面,手机屏幕上未接听的27个通话记录。

“王莉今年不是还跟陈默团队吃过饭吗?”

会议室角落里的执行经纪王莉浑身一颤,手里拿着的冰美式洒出来几滴。

“李总,他们工作室现在所有业务都转到了中影集团对接。”

“放屁!”

李小婉突然抓起桌上的水晶烟灰缸,在即将脱手的瞬间又放了下来。

她盯着墙上公司最新的庆功照,声音突然压低。

“知道现在多少人在抢这块肥肉吗?光今天上午,华艺的王总就给我打了三个电话。”

………

朝阳区文化产业园3号楼601室的门牌已经歪了。

从昨天开始,这扇贴着《不可饶恕》海报的旧木门平均每十分钟就会被敲响一次。

助理刘小川第N次从猫眼里看到陌生面孔时,终于崩溃地给门把手上挂了块白板。

“非预约勿扰,资料请放门口纸箱”。

不到两小时,从LV公文包到爱马仕丝巾包装的档案袋,就把原本装复印纸的纸箱撑出了裂痕。

“这盒古巴雪茄放哪儿?”

剪辑师老张踢了踢门口包装精美的木盒。

“跟昨天那箱茅台放一起。”

刘小川头也不抬地整理着通告单。

“对了,物业刚打电话说地下车库有狗仔蹲守,让陈导走安全通道。”

里间的陈默正戴着降噪耳机修改分镜脚本,桌上三台显示器同时亮着。

左边是《大白鲨》的经典镜头拉片,右边开着视频会议,好莱坞特效总监的像素脸在屏幕上闪烁。

他手边保温杯里的茶叶已经泡了八遍,烟灰缸里竖着七支没抽完就摁灭的中南海。

“陈导,上影厂李主任的第七个未接。”

刘小川举着震动不停的手机,用口型比划:“说是有急事。”

陈默终于摘下耳机,揉了揉发红的眼角。

“跟他说女主人选已经报给电影局备案了。”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飞机的嗡嗡声,两人条件反射地拉上了窗帘。

………

文化产业园的电梯里,新晋小花范小胖对着镜子第12次练习微笑。

她的Gucci手包里装着谢晋电影学院毕业证书复印件,以及上戏某位副院长亲笔写的推荐信。

“叮”的一声,电梯停在6层。

范小胖深吸一口气走向606室,却在拐角猛地刹住脚步。

走廊里已经站着三个同样精心打扮的年轻女孩。

“请问,是在这里等陈导吗?”一个年轻女孩问着范小胖。

“陈导?”

拎着包包的范小胖嗤笑一声。

“妹妹走错了吧?这是只有副导演张浩。”

她故意晃了晃手机屏幕,短信信对话框里是和张浩的合影。

“我们约好来拿《鲨鱼》试镜资料的。”

年轻女孩涨红了脸退回电梯,却听见身后范小胖飘嘀咕。

“哼,现在的人真有意思,连门路都摸不清就想上戏。”

………

三里屯北小街的“隐泉”料理店,竹帘将包厢与外界彻底隔绝。

穿和服的服务员刚退出房间,光头男人就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片黑松露金枪鱼刺身。

“韩三平这次是真是走运了。”

他咀嚼时腮帮的肥肉一颤一颤,腕间的沉香手串磕在碗碟上叮当作响。

“听说连电影局的立项会都是他亲自坐镇,审查委员会的杨主任当场就给开了绿灯。”

西装革履的李总晃着波尔多酒杯,杯壁映出他眼角新打的肉毒杆菌。

他忽然冷笑一声:“你以为就长影一家在运作?上影的任总带着现金找上门,连门都没摸进。”

他掏出手机划拉几下,亮出一张模糊的彩信图。

“看看这个,宁影厂周厂长今天的航班记录,BJ往返。”

穿和服的女侍进来添茶时,两人默契地切换了话题。

他突然压低嗓子:“知道为什么非得是陈默吗?因为美国人看中他那个《鲨滩》的叙事结构,狮门副总裁亲口说'这是东方的斯皮尔伯格'。”

包厢的竹帘突然被掀开,走进来个戴金丝眼镜的瘦高个。

两位大佬立即正襟危坐,光头甚至下意识擦了擦嘴边的油渍。

“徐秘书长!您可算来了。”

李总殷勤地拉开主座椅子,“刚说到《鲨鱼》的联合出品方?”

徐秘书摆摆手,从公文包取出个烫金文件夹。

“电影局刚开完会,这个项目已经列入'文化走出去'重点工程。”

他环视众人,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

“中宣部领导批示,要当成政治任务来抓。”

光头男人闻言立刻给空杯斟满茅台,却没注意到李总正在桌下疯狂删除手机里的聊天记录。

………

《鲨滩》女主角人选引发的震动,远比预想的更加猛烈。

中影集团宣传部的电话从清晨就开始响个不停。

宣传总监李明第八次挂断某国际演员的经纪人电话后,终于忍无可忍地拔掉了座机线头。

手机屏幕上,短信未读消息已经堆积到99+,最新一条来自某顶级花旦的私人助理。

“李总,我们愿意带资进组,数字好商量”。

西影厂的状况更加夸张,吴长长走进办公楼,就被三位打扮精致的经纪人堵在了电梯口。

其中一位迅速递上烫金名片。

“吴厂长,我们冰冰愿意零片酬出演,只要国际版海报保证位置”。

另一位则直接打开笔记本电脑,播放着旗下艺人刚在好莱坞拍的英文短片。

“各位,选角工作由导演组全权负责。”

周晓苦笑着按下电梯关闭键,却没注意到有人悄悄塞了张房卡在他公文包侧袋。

………

与此同时,中戏导演系教研室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系主任郑教授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礼盒。

从爱马仕皮带到限量版钢笔,甚至还有某奢侈品牌刚发布的新款手包,无奈地拨通了陈默的电话。

“你小子可给我惹了大麻烦,现在连文化部的老领导都打电话来递条子。”

背景音里能听激烈讨论声,他压低声音回答。

“老师,您就说我坚持要用新人,好莱坞那边对亚洲面孔有特定要求。”

………

网络上,#鲨滩女主角#的话题下,粉丝们自发为偶像制作双语简历,甚至有人翻墙到外网发起投票。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华谊兄弟的年度酒会上。

某位以“国际章“著称的影星,特意带着刚获得的独立精神奖杯亮相,在与韩三平寒暄时“不经意“地提起。

“韩总,我在美国拍戏时,很多制片人都说我的气质特别适合惊悚片。”

而此时此刻,在中戏的一间舞蹈教室里,20岁的于佳明正对着镜子练习表情。

………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研室烟雾缭绕,几位教授围坐在老旧的皮沙发周围。

系主任谢老师灭手中的中华烟,目光扫过茶几上摊开的《好莱坞报道》,陈默与狮门高管的合影在灯光下格外刺眼。

“中戏这次确实压了我们一头。”

导演系教授李明叹了口气。

“我听说郑老头现在走路都带风,天天在办公室放《壮志凌云》的蓝光碟。”

“放屁!”

摄影系主任穆教授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杯里的水溅到杂志上。

“张艺谋不是北电的?陈凯歌的新项目投资三个亿,明年就要开始筹备。”

他拉过电脑,划拉出几张工作室偷拍照。

“看看这美术置景,中影最顶尖的团队全调给他了。”

窗外,几个研究生假装路过,实则竖着耳朵偷听。

他们没注意到,走廊拐角处,回校的青年导演路川。正死死攥着最新一期的《电影世界》,封面正是陈默的专题报道。

他盯着杂志上“中国电影新生代领军人物”的标题,突然转身走向洗手间,将杂志狠狠摔进垃圾桶。

………

同时,朝阳区某私人会所的雪茄室里,三位导演正喝着单一麦芽威士忌。

有些着白斑的冯导晃着酒杯,冰块碰撞声在沉默中格外清脆。

“1500万美金,够我拍5部《大碗》了。”

“听说狮门影业连剧本都没改就直接立项。”

戴着圆框眼镜的马导冷笑。

“我们为了找投资,陪煤老板喝了多少顿茅台?”

最年轻的毕导突然压低声音。

“你们知道吗?陈默那部《不可饶恕》的摄影师,是我北电同届的王小帅。”

………

三人的谈话被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打断。

刘导看了眼来电显示,立刻换上谄媚的语气:“韩总!是是是,下周的研讨会我一定到......”

挂断电话后,他尴尬地清了清嗓子。

“老韩说陈凯歌要组个导演沙龙,让我们都去捧场。”

………

横店影视基地的某个剧组里,休息间隙的群演们正围着监视器看娱乐新闻。

当主播提到《鲨滩》的北美发行规模时,坐在角落的二线导演赵明突然摔了剧本。

“操!老子的《深海》报了三届中影扶持都没人理!”

副导演赶紧示意场记清场,却没拦住赵明接下来的咆哮。

“不就是会舔好莱坞屁股吗?老子明天就去考雅思!”

片场鸦雀无声,几个年轻场务偷偷交换着眼色。

他们都知道,赵明的《深海》剧本抄袭了法国电影《碧海蓝天》,连分镜都照搬。

这股酸涩的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圈外,在各大剧组的学生电影社团群里,有人匿名发了段话。

“国内现在吹上天的这位,去年还在给我们组打杂呢,要不是西影了瞎眼......”

消息很快被删除,但截图已经在各大影视交流群疯传。

夜深人静时,陈默独自站在工作室窗前。

手机屏幕亮起,是北电林楠发来的微信。

“师兄,今天系里讨论会都在骂你,说你......”

陈默没看完就按灭了屏幕,楼下,几个狗仔还在车里蹲守,远光灯不时扫过斑驳的墙壁。

陈默拉上窗帘,转身走向剪辑台,那里摊开着一本被翻烂的书。

扉页上写着2000年中戏入学时的赠言:“永远不要向平庸低头”。

………

《新京报》用整版分析了《鲨鱼》的国际发行策略。

《南方周末》则挖出了陈默的成长史。

标题是《从山西小城到好莱坞:陈默的逆袭之路》。

娱乐媒体更是不甘落后,某八卦周刊甚至爆出“某一线女星为争角色深夜密会陈默”的猛料,虽然没点名,但评论区已经猜疯了。

新浪、搜狐文娱版热度惊人。

#鲨鱼选角#、#陈默新片#、#中美合拍#等话题轮番登顶,网友们的讨论比业内人士还热烈。

“国内女演员谁最适合好莱坞?”

“陈默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李安?”

“这电影要是成了,中国电影是不是真要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