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知道,爷爷的家庭会议开了好多年,基本上年年都一样,就是上学的好好上学,光宗耀祖。
赵万里又把父亲的话强调了一遍,转身征求老爷子的意见:“大,我们可以吃肉了吧?”赵作鹏点头示意,一家人抓起肉骨头,大快朵颐。
猪骨头煮得可真烂,入口酥软嫩滑,鲜香四溢,再抿上一口上等烧酒,更是锦上添花。烧酒一入喉,似一道火,从嘴里流到胃里,滑过肠道,火辣辣地舒服,整个人顿时飘飘然,如沐春风。家人狼吞虎咽的吃相,更增加了过年的乐趣和品尝美味佳肴的快乐。
吃完肉骨头,母亲也轻松了,没啥家务活了,全家人聊会儿天。想睡觉的可以休息了,不想睡觉的可以继续玩,等午夜十二点一过,便是大年初一,全村人都去庙里争烧头香,图个来年好运。
大年初一,是新年里最重要的一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除了去庙里烧头炷香求个吉祥,家家还要等天亮日出赶着迎接喜神。迎喜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全家出动,还要赶上家里的牛驴羊等。大人们到了开阔地,向着喜神方向,点香燃表、祭酒奠茶,行跪拜礼。喜神迎接礼毕,人们也不急着把牛驴赶回圈里,任由它们在那一片川地上撒欢儿。驴似懂人意,跑来跑去,乐此不疲,呆萌可爱。大人小孩尽兴燃放大小炮仗,好不热闹。赵志强有些多愁善感,想起其他房头说他们家“三代不出人才,后代不如驴”。驴还能自由自在地撒欢儿,不必看人脸色,而人却连这一自由都没有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人连动物都不如,哪能活出精神头,这真的是奇耻大辱。
有一年,赵万里想在村里人面前打起精神,想着法子撑面子。他和父亲赵作鹏商量,村里舞狮子时,把舞狮人邀请来,在赵家川支一个场子,给舞狮人置办一桌酒菜,并包一个大红包。一是为图喜庆,二是为争面子,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些了,能拿出钱支场子了。舞狮大会如期在赵家川举行了,赵作鹏忙前忙后,赵万里也是春风满面,帮着打下手,赵志强兄弟几个都很快活,参与到耍狮子的活动中去了。
舞狮子就在赵家川那块平地上进行,离赵志强家不远。冬天,这块平地是一片广阔的大舞台,三乡四村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咚啪——咚啪——刺啦啦啪,礼炮、花炮绽放出五彩光芒,把夜空装扮得亮丽多彩。咚嚓——咚嚓——咚咚嚓,鼓声喧天,锣声脆鸣,一浪高过一浪。
舞狮场中央燃起一堆篝火,火焰蹿起一丈多高,炙烤得围观人群全身热腾腾的,照得大地一片通红,村民古铜色的脸庞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光芒,被场上舞动的狮子吸引着伸长脖子,露出灿烂的笑脸。火堆旁蹲着一位花白胡子老汉,不时往火堆上加根木棒,以助火力旺盛,然后扭头看着场内舞动的狮子,咧着没了牙的嘴笑。场子前排蹲着一溜人,有人抽水烟,有人抽旱烟,有烟锅的把烟锅让给没烟锅的人抽。年轻人站在人群中呐喊助威,异常兴奋,小孩子则钻进钻出地嬉戏着。那年代着装都比较统一,男人穿羊皮袄或黑布、蓝布棉袄,戴棉帽子,穿大腰棉裤,女人大多包着头巾,穿布棉祅、棉裤,手筒在袖子里,一脸的朴实。赵志福跟前忙后地随父帮忙,赵志强就和村里的同龄人在人群中打闹嬉戏。
场子上,狮子张着血盆大口有节奏地舞动着,骨碌碌转动的眼珠子,增加了几分威风神气。舞狮子的人是村里选出的会武术的精壮青年,反应灵敏,身手矫健。此时他们正表演着拿手绝活雄狮独立、八字舞、狮子过桥、拜四门等。引狮子的是村里刘把式的孙子刘清泉。刘把式是清朝时期的镖师,据说会两百多套少林拳,棍、棒、刀、枪、剑、戟、钩样样精通,独门绝技是刘家双连枷,常用鞭法是黑虎扫堂鞭,常用拳法是小洪拳。刘清泉人才出众、文武双全,这次引狮子用的拳法就是小洪拳踏四门。在耍狮子吃灯时,刘清泉表演了几套武术,首先表演的是六合枪,枪花点点,虎虎生风,如银龙入海、银蛇飞舞;其次表演的是黑虎鞭,鞭鞭带风,如巨浪翻涌,又如泰山压顶,遮天蔽日。村民喝彩声雷动,直夸其功夫了得。表演到精彩处,一帮小孩子就在旁边的空地上,现学现买刘清泉的武术。
赵万里家的暖锅子端上来了,一阵扑鼻肉香弥漫全场,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被请到暖锅前,就着馒头,大口吃肉;其他人家也端来暖锅子,共庆新年,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这也是女人们厨艺的比赛场,赢得好口碑的大舞台。一顿暖锅子,能让女人们争得好名声,赢得三乡四邻好人缘。赵万里忙给耍狮子的头头塞了一个大红包,给舞狮人每人一个红包,还给老年人发了喜钱、小孩子发了压岁钱。这次活动本可圆满散场,却因有人不满,砸了场子,使大家最终不欢而散。这件事让赵志强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