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调料的营养成份及作用

(1)白糖

白糖,古称石蜜、糖霜,直接由甜菜或甘蔗糖汁提炼而成。白糖含糖类99%以上,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2等成分。

白糖具有润肺生津、补中益气、清热燥湿、化痰止咳、解毒醒酒、降浊怡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脾虚泄泻以及盐卤中毒、脚气、疥疮、阴囊湿疹等病症。

白糖还有抑菌防腐的作用。

但是,糖不宜多食,多食久食则助热,有损齿、生虫之弊。老年人及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不宜多食,多食则留湿生痰。

(2)红糖

红糖,又名赤砂糖、紫砂糖,是由甘蔗制成的含糖蜜的糖。红糖营养价值优于白糖,其中铁、钙比白糖高出3倍,还含有锰、锌、铬等微量元素,所以红糖更适用于产妇、儿童及贫血患者食用。红糖还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2、烟酸和胡萝卜素。

红糖具有补中舒肝、止痛益气、和中散寒、活血祛淤、调经、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风寒感冒、妇人血虚、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喘嗽烦热、食即吐逆等病症。

红糖作为调料,还可增进人的食欲。红糖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铁质,有良好的补血作用。

(3)冰糖

冰糖,是冰块状的蔗糖结晶体。

冰糖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清热降浊、养阴生津、止汗解毒等功能,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肺热咳嗽,阴虚久咳,口燥咽干、咽喉肿痛、小儿盗汗、口疳、风火牙痛等病症。

(4)食盐

食盐是含有氯和钠的化合物,可使人体的渗透压、酸碱度、水盐代谢得以平衡,人体对盐分须臾不可离,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生存。

夏天喝浓度为0.5%的盐水能预防中暑。盐水也可消炎。杀毒等功效。

咳嗽消渴之人不宜多食食盐。水肿病人忌服。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可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以促进食欲。

不同地区的人要根据本地区情况,选择加碘盐、加锌盐、低钠盐,可防治某些病症。

(5)酱油

酱油是由大豆和小麦发酵制成的,在东西方都是普遍应用的调味品。酱油的盐分含量较高,但也具有一些豆类的营养成分,还具有解热除烦、解毒的作用。

酱油可用于治疗暑热烦闷、疔疮初起、妊娠尿血等病症。此外还能解一切鱼肉、蔬菜、药物、虫兽之毒,可治疗食物、药物中毒及汤火灼伤、虫兽咬伤。

国外研究者认为,酱油有抗癌成分。

但是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要少用酱油。下常人食用时也要适当,不宜过多,容易引起色素沉着。

(6)醋

醋有米醋、香醋、糖醋、白醋、酒醋、熏醋等,主要成分是醋酸,还含有丰富的钙、氨基酸、琥珀酸、乳酸、B族维生素及盐类等,既有肠道杀菌作用,还能促进对食物中钙、磷、铁的溶解吸收。

由于醋有杀菌作用,所以可用醋熏空气预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醋浸大蒜更添杀菌效力,防治肠道感染,对防治癌症也有助益。

适当饮醋,既可杀菌,又可促进胃消化功能,还可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硬化。炒菜加醋,可使青菜中维生素C少受损失,还可以增加对矿物质的溶解利用。煮排骨肉或烧鱼时放醋,可将骨中钙、磷质溶解于汤中,有利于人体吸收。

(7)酒

酒有白酒、黄酒、啤酒、果酒等。白酒具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的作用。适量饮酒有兴奋作用,使大脑抑制功能减弱,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故有解除疲劳、兴奋精神的作用,并使人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黄酒被用于烹调时的调味剂,因其含有糖类、糊精、醇类、氨基酸、酮类而富有营养。

果酒中的葡萄酒,含有醇类,糖类、鞣酸、蛋白质、果胶、芳香油等,尤以氨基酸,维生素含量全面而丰富,适量、经常饮用能软化血管、保护心脏。

啤酒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还有糖类、醇类、维生素,有“液体面包”之称,有活血、开胃、利尿作用。啤酒中的树脂有杀死葡萄球菌、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肺病、脚气病、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的人,喝啤酒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白酒不可经常饮,每次饮酒也不可过量。长期过量饮酒不但影响肠胃吸收功能,而且对肝脏伤害最大,对心、脑、肾、神经系统也有伤害。另外,消化道溃疡病人、泌尿系统结石病人,不宜饮啤酒。

(8)菜籽油

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由于菜籽油具有调味、清热,解毒、通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痈疽肿毒,烫伤等病症。

菜籽油含多数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者宜用。

(9)花生油

花生油,又名落花生油。花生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花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维生素E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延长细胞寿命。花生油具有补中、润燥、滑肠、下积作用,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蛔虫性肠梗阻、胃痛、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服花生油治病时,若服后有呕吐现象,则应停止。

(10)葵花子油

葵花子油90%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6%左右,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葵花子油含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它是构成各种细胞的基本成分,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血压平衡、降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葵花子油含较多的维生素E,可以防止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过分氧化,有助于促进毛细血管的活动,改善循环系统,从而防止动脉硬化及其他血管疾病。葵花子油含有微量的植物固醇和磷脂,这两种物质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升高。葵花子油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能化为维生素A,它可防止夜盲症、皮肤干燥等症,而且还有抗癌作用。

需要特别提醒:肝病患者不宜多吃葵花子油。

(11)大豆油

大豆油,属半干性油,含有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维生素E、钙,磷,铁、卵磷脂、固醇等成分。

大豆油具有驱虫、润肠、解毒、杀虫的功效。大豆中的亚油酸能够预防包括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在内的许多癌症。常食用大豆油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与排泄,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对治疗肠梗阻、大便秘结有特效。

(12)葱

葱,又叫菜伯、和事草、四季葱。葱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还含有苹果酸、磷酸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铁、钙、镁及挥发性的“葱素”等成分。

葱具有利肺通阳、发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疗伤的功效,用于痢疾。腹疼痛、关节炎、便秘等症。葱有一种独特的香辣味,来源于挥发性硫化物一一葱素,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葱所含的苹果酸和磷酸糖能兴奋神经、改善促进循环、解表清热。常吃葱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堆积。葱还可杀菌,预防感冒。

但是生葱也是一些疾病的禁忌,如心脏病等。

(13)姜

姜主要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淀粉等成分。

姜有发表散寒、温肺止咳、温胃止呕、解毒止泻、调味等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呕吐泄泻、痰饮喘咳等症,并可用于鱼蟹、禽兽肉等食物和药物中毒。姜可使肠管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制止因胀气所致肠绞痛。姜对大脑皮质、心脏、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热姜汤可治疗流行感冒。姜外用对癣菌、阴道滴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孕期反应的妇女食姜,既可消除恶心,又不会伤及胎儿。姜汤加红糖还可治疗痛经。

需要特别提醒:若食用姜过多,生热损阴,可致口干、喉痛、便秘等症。姜阴虚内热、血热及痔疮患者均忌服姜。

(14)蒜

蒜有紫皮蒜、门皮蒜之分、蒜含有挥发性蒜辣素、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蒜可用作调味品,更可用作防病、保健、治病良药。

蒜辣素具有杀灭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病菌或病毒作用及防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作用,被称为“地里生长的青霉素”。蒜还可以抑制亚硝酸等致癌物在人体中的合成和吸收,减少癌症发生几率。

蒜中杀菌成分遇热会被破坏,因此尽可能生食。眼病、痔疮、胃肠道出血、肝病、肾病患者,不宜食用。

(15)胡椒

胡椒又名浮椒、王椒等。胡椒的辣味来自胡椒辣碱和胡椒辣脂碱,它还含有挥发油、脂肪等。

胡椒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解毒、和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反胃呕吐、宿食停积、寒湿泄泻、寒疝腹痛以及痄腮、睾痛、食物中毒、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等病症。

胡椒所含胡椒辣碱、胡椒辣脂碱、挥发油等物质,内服可作驱风、健胃之剂,并有微弱的抗疟作用。胡椒辣碱还有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

胡椒不宜过食久食,对于胃热、阴虚有热较重者尤不宜食用,以免助火伤身。胡椒小剂量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大剂量食用则刺激胃黏膜,引起充血性炎症的改变。

(16)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八角香、大料等,其芳香气味来源于挥发性茴香醛。

八角茴香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温中健脾的功能。可用于治疗胃脘寒痛、恶心呕吐、腹中冷痛、寒疝腹痛、腹胀如鼓以及肾阳虚衰、腰痛、阳痿、便秘等病症。

茴香油具有刺激胃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