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人 教书人 写书人:一位特级教师的历练之路
- 张好
- 1803字
- 2021-02-22 15:03:48
浅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观
曾看过一些介绍机器人教师的文章,也听过相关讲座,大致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未来教育将是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共存的教育。这样的信息引发了我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如果学校既有机器人教师,也有人类教师,那么人类教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
我们首先来思考教育的职能。学校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命的幸福。而生命的幸福与很多因素相关,知识的积累只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专注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情绪、优良品格等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知识的积累,大多可以由机械的传授甚至自学来完成,机器人可以起到这些作用。而在儿童的成长时期,无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积极情绪,还是优良品格,都需要靠人的心灵来培养,需要教师用心灵来唤醒学生们的心灵。以下我举几个自己教育教学中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说明。
1.教师是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点灯人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的教育哲学就提出“回忆说”,他认为人的学习需要哲人或老师的唤醒。在这句话中引起我共鸣的关键词是“唤醒”。我认为学习就是这么一件精妙的事情,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所说的那样,一切疑难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深邃和幽静的境界,顿悟之后,便能达到真正的觉醒。
有一次,我带领孩子们做水结冰的实验。在烧杯里装一些冰盐混合物,将一个装有水的试管插到冰盐混合物中间,几分钟后,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同时,还让学生手持一个温度计插入试管的水中,来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实验完成后,孩子们整理实验器材,他们试着将温度计拿出来,结果被冰冻住了。怎么办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用什么办法取出温度计,而是笑着说:“停停停!把劲儿使在温度计上,温度计会坏掉的。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呢?”孩子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经过思考之后,他们就想到了“把劲儿使在冰水上”,“给冰水加温,冰融化以后,温度计不就可以取出来了吗?”有的孩子还说:“不用温水也行啊,把这个装置放一段时间冰自然会融化,温度计不就可以取出来了吗?”我一边夸他们的办法好,一边告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侧向思维啊。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用侧向思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教聪明”。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帮他解决问题,孩子就只能获得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方法,很难培养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2.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可爱的时候。
比如一位女孩子不喜欢学科学,上课无精打采,我便利用下课休息时间找她聊天,问她的兴趣爱好。她喜欢弹钢琴,于是我经常跟她谈谈相关的事;她的科学学习有困难,就多问问细节,给予她热情的鼓励。孩子感觉到我很喜欢她,她也很喜欢我,由此也慢慢地喜欢上科学课了。
比如班上有一个孩子突然变得爱插嘴,科任老师纷纷告状说他一上课就大喊大叫。我反复思考,他为什么突然改变?于是我询问他家里的事情,原来他妈妈最近又生了个小弟弟,大人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小婴儿的身上,而忽略了他。我想他可能是产生了很强烈的失落感,插嘴就是想要获取存在感,想要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以获得心理平衡。于是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些做法,让孩子重新获得心理安全,让他找到存在感。同时,我细心地引导他学会像父母那样呵护和关爱小弟弟。此后,这个孩子的心灵茁壮成长,成了一个爱心小天使。
只会传授知识的机器人,在这些方面是不能取代真正的教师的。
基于此,可以获得文首问题的答案:那些比较简单的课堂教学可以由机器人教师来完成,如传统的讲授、学生练习和考试课等。这样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多做一些深层思考。人类教师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会思维方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由此获得一个重要的理念:只有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达到让机器人教师也拥有人类教师的品格和心灵?这个问题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先着眼于眼前的思考。毋庸置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迫使教师更多地思考职业的价值与意义,思考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