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肝疏脾运的生命观

周老师重视肝脾,临床以调理肝脾治疗疑难杂病为亮点,同时也强调人要养生长命,就要防患于未然。而未病先防就务必注重调理肝脾,使二者协调。人体肝疏脾运的正常生理状态即是生命健康的标志。

肝脾两大系统相互协调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升降出入和生化代谢,具体体现于人体气血和顺,气不离血,血不离气。

所谓“化生气血者,脾也;疏调气血者,肝也。”气血由脾胃化生,“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后天供养充沛,“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旺于四时”,脾气足则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则抗病能力低下,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未病,外要顺应四时寒暑之变,内要顾护脾胃之需。过食、过劳、过思、过郁影响脾胃运化的因素均应避免。肝不仅能疏泄脾胃而助化生气血,且可受纳脾胃化生的气血而藏之。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所藏之血又经其疏泄作用调节布散周身,以濡养脏腑百骸诸窍。又“肝者,有助卫固表之用,主为将,使之候外”。肝气条达,升发疏泄一身之气机。其疏泄少阳之气由内而达外,输布肌表而充卫气,卫气充实,腠理固密,外邪自不可干。又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既是将军,又是谋臣,能文能武,其不仅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调节人体的心理状态,故要治未病,勿损肝气,保持情绪稳定、开朗乐观最为重要。人身若能肝疏脾运,则身体通泰,升降条达,出入自然,生化如常,气血和顺,而这一切就是健康生命的基础。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所以周老师认为,从肝与脾的生理特性来看,人体之健康,无不取决于肝脾和调,故要养生长命保持健康者,除需顺应四时寒暑之变外,还当顾护脾土之健运,勿使壅滞;又要顺应肝木之疏泄条达,勿使怫郁,如此则可肝疏脾运,气血调和,阴阳平秘,身体处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