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水泥尘肺的三级预防

水泥尘肺是长期吸入水泥粉尘而引起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属于硅酸盐类尘肺。水泥是一种人工合成硅酸盐,主要由石灰石、黏土、矿渣、煤粉、铁粉、石膏等原材料在一定温度及条件下混合而成。水泥生产可以分为生料和熟料两大工序,生料工序包括原料混合和烘干,熟料工序包括煅烧,磨粉,水泥成品包装。水泥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在2%~5%之间,水泥尘肺发病与接尘时间、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等有关,其发病工龄一般在10~20年以上。水泥尘肺病发病慢,病情进展也较缓慢,症状表现多不明显。水泥尘肺的常见并发症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有资料显示,天津市2009—2018年新发尘肺病4 657例,其中水泥尘肺858例,占18.42%。2009—2019年黑龙江省共诊断水泥尘肺62例,占0.79%。

一、水泥尘肺概述

(一)水泥尘肺定义

水泥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水泥原料粉尘而引起的一种尘肺。

(二)水泥尘肺主要接触作业

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形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地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可分为天然水泥和人工水泥。天然水泥是将有水泥结构的自然矿物质经过煅烧、粉碎而成。人工水泥也称为硅酸盐水泥,主要以石灰石、硅铝酸盐以及黏土为原料,与少量的校正原料如铁粉等,经破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混匀后放入水泥窑内煅烧成熟料,再加入少量石膏、矿渣或外加剂磨细、混匀,即成水泥。成品水泥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多少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原料和品种,一般多在10%以下。水泥用途广泛,大量应用于建筑、水利、道路、国防等工程中。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各环节均会产生粉尘,原料预均化、运输、粉磨、生料均化、水泥粉磨,以及水泥包装与储运过程,均会产生大量粉尘。

(三)水泥尘肺发病机制

水泥尘肺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水泥尘肺是由于人体吸入了大量的水泥粉尘,超出了肺组织自身的清除能力,粉尘在肺泡、细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滞留,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水泥尘肺发病工龄较长,病情进展缓慢,发病工龄多在20年以上。

(四)水泥尘肺临床表现

水泥尘肺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气短、咳嗽,咳痰和慢性鼻炎等,进一步发展为以激烈喘息所致的呼吸困难为主,并有胸痛、胸闷、咳嗽、心悸、乏力、睡眠及食欲不佳等,其体征表现为呼吸音粗糙、减弱、干性啰音、湿性啰音和心脏杂音等。水泥尘肺从胸部X线所见,主要以广泛的网状纹理及细小结节为主。肺野外观混浊,似面纱状,肺纹理增多、变粗,肺门阴影扩大,境界不明显,可见到钙化灶,但无典型蛋壳样钙化。肺脏中下野多出现网织影,纹理亦可呈绒毛状,肺野可见少量散在粒状阴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

二、水泥尘肺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预防水泥尘肺的关键是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在水泥原料运输过程中,在运输皮带、转接处,包装和装车等岗位设置除尘防护设施,在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和皮带运输等关键产尘点设置高效的吸尘装置。水泥生产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强化防尘措施,着重对包装和装车环节进行综合防尘工程治理:加大对包装机技术改造,采用不漏灰、不插袋不出灰、掉袋自动停止灌装出灰的包装机;参照《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 16911—2008),科学设计、改造包装机和装车机的除尘系统,优先采用袋式除尘器,包装机底部、接包机、正包机、清包机、装车机、输送皮带转接处必须设置密闭除尘装置,并确保除尘风量;包装机周围必须安装围挡,提高除尘系统效率。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水泥包装袋,减少因包装袋喷灰、破袋导致的粉尘逸散。水泥生产企业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并公布粉尘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加大粉尘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尘用品的投入,为劳动者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并监督其正确佩戴与定期更换,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对新入职工人和转岗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二级预防

水泥尘肺的二级预防主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主要包括定期粉尘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由于水泥粉尘要先确认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10%的无机粉尘,因此在进行现场采样前,应该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对水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进行检测,再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进行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水泥粉尘的浓度进行检测,具体采样方法参考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内容。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中的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空气中水泥总粉尘PC-TWA为4mg/m3,呼吸性粉尘PC-TWA为1.5mg/m3

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并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要求,接触水泥粉尘的作业工人,其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内容与接触矽尘的内容相同。

水泥尘肺依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进行诊断和分期。水泥尘肺的诊断方法与矽肺基本相同,二者不同的是水泥尘肺诊断的前提是水泥粉尘接触史,矽肺诊断的前提是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接触史。

(三)三级预防

水泥尘肺的三级预防主要是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法参见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治疗。

(王 欣 杨雪莹 刘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