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陶工尘肺的三级预防

陶工尘肺(pottery worker’s pneumoconiosis)是指瓷土采矿工和陶瓷制造工长期吸入大量陶土粉尘而引起的尘肺。陶工尘肺发生在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中制陶原料包括高岭土、黏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可分为瓷石矿和瓷土矿两大类。瓷石含有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瓷土属黏土矿物,为硅酸盐。作业工人在瓷土开采、原料粉碎、配料、制坯、成型、烘干、修坯、施釉、焙烧等各工序中均可接触多种粉尘。按不同工种,其接触的粉尘种类为:陶器制作,主要接触黏土、长石、滑石、耐火土及石膏等粉尘;釉料加工及釉子生产,主要接触石英、长石及硼砂等粉尘;耐酸水泥生产,主要接触硅石及黏土等粉尘。陶工尘肺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较慢,肺功能受损害程度较轻,患者早期有轻度咳嗽、咳少量痰,在爬坡、劳动时可感到胸闷、气急。陶工尘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病和肺炎,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慌等症状。2006—2017年唐山市私营企业新发尘肺病420例,其中陶工尘肺新发128例,仅次于矽肺,占尘肺病发病总数的30.5%。

一、陶工尘肺概述

(一)陶工尘肺定义

陶工尘肺是瓷土采矿工和陶瓷制造工长期吸入大量陶土粉尘而引起的尘肺。

(二)陶工尘肺主要接触作业

陶瓷是把石英、黏土、长石、石膏等粉碎后,经配料、制坯、成品、干燥、修坯、施釉、烧制等工艺过程制成的各种器皿或材料。黏土是含水的硅酸盐,长石是钾、钠、钙及钡的铝硅酸盐。从事陶瓷工业生产的瓷石开采、粉碎、配料、除杂、制坯、成型、烘干、修坯、施釉、焙烧等工序,均存在大量的陶瓷粉尘。陶瓷粉尘的种类包括原料粉尘、生料粉尘、燃料粉尘和烟尘等。原料粉尘主要来自石英砂、硅质砂岩等硅质原料、砂岩、黏土、粉煤灰等硅铝质原料以及钙、镁质原料等进厂、破碎和预均化环节。生料粉尘主要是原料配料、粉磨、均化、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燃料粉尘指在以水煤浆、水煤气为燃料的陶瓷生产企业中包括煤进厂、储存、倒运、破碎、粉磨、输送等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水煤浆和油等陶瓷燃料、陶瓷原料和陶瓷坯体附着的颗粒物及释放物质,如铅及其氧化物、镉及其氧化物等。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除彩绘环节外,几乎所有环节均产生粉尘。陶瓷工人长期大量吸入陶瓷粉尘可导致陶工尘肺的发生。

(三)陶工尘肺发病机制

陶工尘肺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陶工尘肺是由于人体吸入了大量的陶瓷粉尘,超出了肺组织自身的清除能力,粉尘在肺泡、细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滞留,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四)陶工尘肺临床表现

陶工尘肺发病比较缓慢,平均发病工龄25年以上。病程较长,症状较轻,早期有轻度咳嗽、少量咳痰,并没有呼吸困难,只有当体力劳动或爬坡时才感到胸闷、气短。当合并阻塞性肺气肿,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晚期由于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肺循环阻力增加,患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发绀,心慌等症状。肺功能测定有轻度损害,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容易并发肺结核,仅次于矽肺。肺引流淋巴结粟粒样小矽结节形成,偶有结节融合。X线表现可见两肺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最早出现在两肺中下区,阴影细而稀疏,表现为“s”形小阴影。随着病情发展,不规则小阴影渐渐增粗、致密,相互交织成网状或蜂窝状,出现“t”形阴影。在两肺的上半区还会出现许多较大的“q”形或“u”形的阴影。晚期可见到典型大阴影,呈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周边常有肺气肿。大阴影可由小阴影聚集融合形成,也可由斑点、条索状阴影融合而成。矽结节、淋巴结、胸膜均可见钙化。易见结核病灶。

二、陶工尘肺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预防陶工尘肺的关键是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生产工艺技术革新,干式作业改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工作环境通风等。陶瓷生产企业应参照《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2008),设置除尘防尘设施。烧制陶瓷的多道工序中,原料加工产生的粉尘最多,尤其是粗碎和粉碎应采用机械联动作业,集中控制;控制区与粉尘作业区要隔离;加料口、卸料点和物料运转点设密闭罩或吸风罩。矿石粗碎加工应采用湿式作业,矿石的粗碎、粉磨、混合、干燥等设备应设置密闭罩和吸风罩防止粉尘逸出。成型工序粉尘相对要少,主要措施是保持作业环境、设备清洁。多余的泥料应在收集箱内处理,干燥设备应保护清洁,修坯采用湿式作业。干法作业点必须设置吸风罩。上釉喷雾,应在吸风罩内和在通风柜内进行。清底釉要用湿式作业,干法作业时应设置吸风罩。精坯清灰应设置吸风罩,采用风枪等机械清灰,不能用嘴吹灰。坯体黏接、钻孔用湿式作业,若用干法作业,要设置吸风罩。坯体砂轮切割、打磨、刷坯更应该设置吸风罩。烧制工序也存在粉尘,企业宜采用隧道窑或间歇式大型台车窑,淘汰落后的人工炉窑。装坯作业时尽量处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上风侧,匣钵内需用垫层,严禁用石英粉或糠灰等作垫层。待烧的坯体及时装入匣内,避免粉尘污染。焙烧加煤口需设置吸风罩,并及时清理煤灰,加水润湿。作业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工作期间必须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防尘口罩、防尘服、防尘帽等,下班后及时洗澡、换衣;陶瓷企业应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工人的自觉行动。对新入职工人和转岗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二级预防

陶工尘肺的二级预防主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的,主要包括定期粉尘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等措施。由于陶工尘肺是根据工种来命名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来确认实际的粉尘种类,无法确定粉尘种类时,参考“其他粉尘”进行管控,加强粉尘危害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具体采样方法参考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内容。

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要求,接触陶土粉尘的作业工人,其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内容与接触矽尘的内容相同。

陶工尘肺依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进行诊断和分期。陶工尘肺的诊断方法与矽肺基本相同,二者不同的是陶土粉尘接触史,矽肺诊断的前提是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接触史。

(三)三级预防

陶工尘肺的三级预防主要是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法参见本章第一节尘肺病的治疗。

(王 欣 刘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