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
- 赵连友 李妍主编
- 1210字
- 2025-03-14 20:29:54
第二节 我国高血压防治概况
20世纪40年代以前医学界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血压升高是保护器官有足够灌流的正常生理反应,因此是有益的,不需要治疗。但20世纪40年代末期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的人群心血管病队列研究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的损害。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号召全球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人群防治。1969年,以吴英恺教授为首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人员率先在首都钢铁公司(现为首钢集团)和石景山人民公社开展以高血压防治为抓手的人群心血管病防治。以首都钢铁公司(现为首钢集团)(防治人群13万)为例,该项计划采用了“城市中心医院—地区医院—基层厂区卫生站”三级防治体系。从1969—1994年的25年间,共管理高血压患者2 736人。采用健康教育(减盐、减重和增加体力活动等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和有效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高血压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10mmHg左右,舒张压下降8mmHg左右。1990—1999年与1974—1979年相比,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37%,死亡率下降了67%;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了24.4%,但死亡率下降了30%。首都钢铁公司(现为首钢集团)高血压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的经验得到了WHO的高度肯定,决定将该经验向全球推广。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成绩比较突出的防治区有陕西汉中地区、河北正定地区、浙江舟山地区和广东番禺地区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非传染病的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特别是近10年来,国家在构建三级医疗防治体系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该项工作于2005年启动,由当时的卫生部(现为卫生健康委)领导,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组织,在全国2 500个社区开展,共管理高血压患者60万人(以后扩大到300万人),为社区培训基层医生30 000名。结果显示,经过严格管理后,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上升。对11万高血压患者管理1年后,控制率从22%上升到71.2%。2014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2015—2016年在4个省试点,2016—2017年将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目标人群总数为60万人左右。该项目以高血压防控为抓手,全面筛查人群血压、血脂、血糖和其他危险因素。在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主要是非药物治疗(改进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预期通过3~5年的干预能使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在职业人群高血压管理方面,除了首都钢铁公司(现为首钢集团)防治基地的工作以外,河北开滦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矿工作人员中开展以高血压防治为切入点的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市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工作中,上海闵行区和浙江走在全国的前列。近20年来,高血压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工作已先后在辽宁、江苏、甘肃、河南、广东和新疆等地区开展起来,形势十分喜人。